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15 9:50:24
选择字号:
能源发展转战供给侧改革

 

■本报记者 贡晓丽

2015年是电力系统变革元年,政策密度罕见。进入2016年,业界认为对我国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莫过于像其他领域一样,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在能源行业落地的文件。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2030》(以下简称《展望》)报告认为,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及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提高,这三种力量影响决定了中国能源需求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阵痛不可避免

《展望》指出,所谓“供给侧改革”,需要能源产业结构由“重”到“轻”转变,引导能源发展的主体由产能过剩的传统能源转向活力十足的新能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看到传统能源行业出现明显的供给收缩信号时,才能保证有充分的资源从中挤压出来并流向新能源行业,同时传统能源行业也因供给端收缩而实现供需结构优化。

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认为,新一轮的能源变革的供给侧现在面临重大的抉择,就是调整漫长的产业链条和安置大量即将冗余的就业人员。

“经济结构调整是有阵痛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是有阵痛的,是要有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张传卫说。

据张传卫预测,我国能源到2025年整体将达到供需平衡,新能源要高速发展,肯定要牺牲现在已经立项和正在立项甚至正在规划建设的火力发电厂。而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火力发电厂装机量接近2千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要新增20%左右。按照“十三五”的规划,在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增能源装机容量应该是60%来自于新能源,新能源又有40%左右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即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

据介绍,去年中国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要大力支持风电、太阳能和生物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二是要推动能源和消费生产革命。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有新的概念提出,一是要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扶持相关政策;二是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实际上体现了国家在‘十三五’期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能源结构改革向低碳、可再生转变。”张传卫说。

能源互联网是技术途径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空间很有限,其如何实现健康科学发展?需要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从技术上是离不开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实施的。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认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供需到底如何有效匹配,这是供给侧改革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两方面需要协调动作,不可能需求侧没有反应,而进行供给侧改革。”

“关键是要让供需真正匹配,这就需要技术平台或能源互联网平台来支撑,有了能源互联网这个平台,才能使供需双侧将来有可能更有效地去平衡。”曾鸣说。

曾鸣认为,供需双侧有效平衡了,产能过剩就能够有效解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平台,就是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横向的多能互补和纵向实现电源、电网、负荷以及储能四个环节上的协调优化。有了这样一个横向互补和纵向优化的系统,才能真正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曾鸣认为,能源互联网的一些相关技术非常重要,有了这些技术,中国能源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技术平台上加以解决。

当然,要想有效使用这个技术平台,离不开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的支持。因此,能源互联网技术和体制机制、政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未来一定是协调互动的关系、是共同向前推进的过程。这对于我国未来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响应以及电力市场开放,都是非常重要的。

配套政策不可少

报告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林卫斌分析指出,从能源视角看,我国当前的供给体系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体系高耗能,产业发展空间日趋受制于环境约束;二是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排放出大量的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国内大气污染防治和国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与日俱增,进一步限制我国产业发展空间;三是能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制约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下降空间,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优势和国家竞争力。

要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套政策不可少。林卫斌同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无论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还是构建适应新常态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都要求对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加快推进结构性税收改革,在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社保负担的同时,征收环境污染税和碳税。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节能,推动能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天然气、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的竞争力,推动我国能源革命。

还要加快构建现代市场监管体系。政府在能效、排放、质量、健康、安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负面清单,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约束企业依法依规办事,以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目标。

推进供给侧改革,最后落脚点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因此,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不可或缺。林卫斌认为,在能源领域,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重大科技突破,未来十到二十年将是能源科技创新的集中“爆发期”。

《中国科学报》 (2016-03-15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