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海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7 11:00:41
选择字号:
刘海峰: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学术环境

 

■刘海峰

针对我国存在的学术氛围不浓、科研自律规范不足、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术活动受干预过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个遵循科研规律、内容丰富、能够激励科研创新的指导意见。

在优化科研管理环境、确保科研时间方面,《意见》提出“优化科研管理流程,避免让科技工作者陷入各类不必要的检查论证评估等事务中,确保科技工作者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上”,“不得以过多的社会事务干扰学术活动”。另外,还提到“允许科学家采用弹性工作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但同时须确保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六分之五。”一个文件中三处提到不要以其他事务干扰科研、确保科研时间,说明现在不少科研人员的科研和学术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

早在1956年,中共中央就曾提出要保证科学家六分之五的工作时间,60年代初又几次重申。“文革”刚结束,当“科学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国家又曾提出要保证科学家有六分之五的工作时间。当时对科学家工作时间的影响主要是政治运动和政治学习等,现今政治学习或活动对科研已经很少影响了,大量的是各种活动和事务对科研时间的挤占。越是优秀的科学家往往各种头衔越多,各种评审以及社会活动也越多,一般科研工作者则为申请课题、填报各种评估表格、报销费用等忙得不可开交,因此才会再一次提出确保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六分之五。这是一个基本的保障,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很难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产出。

在放宽对学术会议的限制方面,明确“放宽对学术性会议规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为科技工作者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政策保障和往返便利”。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单位对学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也像对待公务员一样,限制出国的国别数、出访次数和时间,对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种种不便,现在提出放宽限制,必将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在科技评价方面,《意见》提出“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对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科研基地建立中长期绩效评价体系”。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的评价区分不够,单位需要尽快拿出亮丽的成果数据,往往评价周期较短。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和评价考核办法的诱导,不少学者心态不够沉稳,急于求成。以工科思维对待理科,以理工科思维对待文科,以应用研究的要求对待基础研究,容易导致急功近利。

《意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对发表论文方面的态度。“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创新性和社会价值,推动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期刊上发表。”现在中国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已经流行“SCI崇拜症”,尤其是对国外的SCI刊物更是十分崇拜。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科学类刊物确实基本上都在欧美发达国家,但对国外学术刊物一味地推崇,对我国自己主办的中英文刊物重视不够,长此以往,必将自我矮化,不利于推动国内科研进步和学术环境的营造。《意见》还明确规定“不准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现在通过买版面或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的风气颇为流行,尤其是在国内重要刊物上,“钱刊交易”屡见不鲜。在这个“发表为王”的时代,受科研考核与排名的影响,各机构都要求科研人员发表大量的论文,这就如“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迫使科研人员或大学教师去讨好重要刊物的主编或审稿人。由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都有奖励,在高额奖金的刺激或利诱之下,有些科研人员不惜通过金钱交易来发表论文。《意见》规定“不准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很有必要,但关键是要能够落到实处,因为金钱交易往往比较隐蔽,发现、举证都会存在困难。

总之,《意见》在充分了解当前中国科研和学术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要点和解决措施,必将在优化学术环境、激发科研创新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意见》没有提到近年来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研经费报账烦琐费时的问题,如果能增加一点“简化报账程序,减少科研人员的事务”方面的文字,就更加完善了。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6-03-07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