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笛薇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6/12/6 10:06:28
选择字号:
对话罗德奖学金评委:获奖者要能全心投入

 

评选现场

“罗德学者的选拔没有严格的考核公式,面面俱到的申请者能够成功,但在某一领域有过人成就的申请者同样可以。”“我们希望申请者不仅学业出色,也全面发展。”

日前,罗德奖学金第二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授予4名中国学生“罗德学者”的殊荣。这一广受关注的奖学金的申请、入选标准究竟是什么,颇受大众关心。同是评委的罗德基金会中国理事长汤玫捷、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秘书长Simon Rabinovitch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罗德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1.2万名,但最终只有80多位兼具出色智力、性格、领导力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录取率仅有0.7%。

作为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国际性奖学金,罗德奖学金授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入牛津大学就读硕士或博士课程的机会。成为罗德学者,不仅意味着获得每年高额的奖学金,同时,包含着高平台和全球最优质人际网络的“罗德学者”身份为获奖者提供了实现理想、改变世界的坚实后盾。

那么,罗德最青睐什么样的学生?12月2日,罗德基金会中国理事长汤玫捷告诉澎湃新闻,罗德奖学金一贯遵从罗德先生的遗嘱,在评选中着重考察:学术素养;学术成绩之外的潜力(如运动、艺术、辩论等);求真、果敢、同情保护弱小、团结互助的内在品质以及领导才能,支持那些具有成为“世界未来领导者”潜力的学生。

罗德奖学金在中国的官方社交网站公众号称,罗德学者的选拔没有严格的考核公式,也并非会将在校成绩、科研成果、活动经历加权计算衡量,而是基于这些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面面俱到的申请者能够成功,但在某一领域有过人成就的申请者同样可以。

评委Simon Rabinovitch则表示,要从14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最终候选人中挑选出4个人,确实特别艰难,“我们试着将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他们的学术能力有多强?有没有参与学业之外的活动?他们是否具有领导能力?他们有没有未来规划,规划又是否可行?罗德奖学金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吗?”

不过,他也强调了一个重要指标,罗德奖学金“奖励最广泛意义上的成功,而不仅仅关注考试成绩”。他认为“这对中国学生是很宝贵的激励”。

汤玫捷介绍,目前,罗德中国只产生了8名罗德学者,可能有人会误解。其实只要足够优秀,罗德奖学金没有任何对学校背景限制,也并不是专属于特权阶层,持有中国护照的全球华人都可以申请。2015年16人的终选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常普通的社会经济背景,有一些甚至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

“如果基数足够多,大家就能看到,我们的候选人是非常多元化的,可以是学术领域拥有杰出的成就和天赋,课外活动中奉献自我,或是拥有帮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想法和对社会大问题的责任感。”汤玫捷说,“每次的遗憾都是不能给予更多优秀的学生以机会,但世界的舞台无垠广阔,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中国学生都正以令人无比惊喜、振奋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领域,为家乡为祖国为世界在贡献多元化的价值。”

据汤玫捷介绍,罗德奖学金中国地区评选委员会主要由罗德学者和杰出中国代表组成,挑选标准也遵从罗德先生遗嘱。核心委员会成员有7-9人,需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人文情怀,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并确保委员会人员性别、行业比例均衡。

评委合影

以下是评委之一、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秘书长Simon Rabinovitch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

“评选时试着将方方面面因素都考虑到”

澎湃新闻:今年的罗德学者遴选中,最令你影响深刻的一个回答是什么?什么样的特质或经历会打动你?

Simon Rabinovitch:我没法选出一个最印象深刻的回答,不少申请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回答都显示出他们会非常严肃认真地将信仰和理想付诸实践。比如,有一位医科学生对中国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感到担忧,就有针对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宣传活动。还有一些关注教育平等的学生会去农村地区支教。

这也是他们最打动我的特质:他们愿意投身自己信仰的事业。至于哪些具体的活动或事业更为重要,我们并没有偏好:教育、健康、环境、国际协作等等都同等重要。我最为看重的是知行合一。

澎湃新闻:相较于别国来说,你认为,中国的罗德奖学金申请者身上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Simon Rabinovitch:每年有来自超过20个国家的95名罗德学者产生。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国家背景,中国罗德学者的经历当然会和美国、印度、德国或是南非的非常不同。但我不会将某种特别的品质或特征和中国的学者们联系起来。罗德奖学金的魅力就在于将许多不同背景的人聚集起来,让他们可以因为对公共服务和世界进步的共同追求团结起来。

澎湃新闻:突出重围进入终选环节的年轻人,在各自领域以及个性方面都各有侧重,评委是如何在其中挑选出最终的罗德学者的?

Simon Rabinovitch:最简单的回答?特别艰难地挑选。如你所言,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他们专注的领域和个人品质不尽相同。我们试着将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他们的学术能力有多强?有没有参与学业之外的活动?他们是否具有领导能力?他们有没有未来规划,规划又是否可行?罗德奖学金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吗?

当然,申请者都才二十出头,对将来要做什么很可能并不十分肯定。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我们试着做出判断。这很不容易。今年的面试结束后,我们花了差不多四小时讨论这些候选人的表现!

“童年就能很容易得到一切的人可能不会拼尽全力”

澎湃新闻:对于罗德奖学金来说,心怀天下的理想主义是重要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你认为怎么可以更好地鼓励年轻人培养这样的胸怀?

Simon Rabinovitch:我认为我们并不缺少理想主义。年轻人对改变世界,以及改变自己的生活总是显得很理想主义。更为重要的是实践中如何真正作出改变——什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如何参与,在成功希望渺茫的时候怎样坚持不懈。像罗德这样的奖学金,对作出这种人生选择的人给予帮助,是非常有益的。

澎湃新闻:2015年,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告诉我们,来自最为优越的那个阶层的学生往往很少申请,即使申请了也很少胜出。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Simon Rabinovitch:罗德奖学金不以背景作为标准评判学生——不管一个申请者的家庭背景富裕还是贫穷,最重要的是这个申请者学业和课外活动的实际表现。一般来说,从童年起就能很容易得到一切的人可能不太会拼尽全力,而全心投入是我们期望罗德学者具有的品质。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凡事总有例外。也有来自优越背景的人完成了出色的事业。因此这是没有简单定论的。

澎湃新闻:你认为,罗德奖学金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Simon Rabinovitch: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意义重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从罗德奖学金自身角度出发,在21世纪罗德要继续保持国际影响力,将中国纳入项目中至关重要。这一举措大大丰富了牛津的罗德社区。

第二个原因是从中国的角度讲。这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学金,考察的远不仅仅是学术成功。知道有这样一个奖学金,奖励最广泛意义上的成功,而不仅仅关注考试成绩,这对中国学生是很宝贵的激励。在中国,有些人对这种考察内容宽泛的奖学金表示怀疑,认为我们无法培养专业人才。但我们的观点是,已经有足够多的奖学金和项目以此为目的了。我们的任务,自一个世纪前奖学金最初设立起,就是选出最具潜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书虫。我们希望申请者不仅学业出色,也全面发展。

【2016年罗德中国的评审委员会成员】

James Fallows,罗德学者,《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曾任卡特总体首席演讲稿撰写人

Simon Rabinovitch,罗德学者,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Diana Fu,罗德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助理教授

姚明,原著名篮球运动员

汤玫捷,罗德基金会中国理事长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童恺,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投资官

颜宁,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李一诺,盖茨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