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16 14:14:20
选择字号:
专访德国教研部部长:我们正在观察中国创新体系变化

    2016年1月,应科技部邀请,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部长万卡女士访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与万卡举行双边会晤。图片来源: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

今年6月13日,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与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Johanna Wanka)签署了《关于继续推进中德创新平台和青年创新创业伙伴计划的联合意向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中德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入。

当下,德国是如何看待中德合作的?中德科技合作面临着怎样的现状与前景?针对这些问题,日前,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女士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独家专访。

中国科学报:2015年10月28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了《中国战略(2015—2020)》,成为德国首个教科研国际合作国别战略,确定了德国2015年到2020年期间与中国合作的政策框架。一年已经过去,德国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万卡:在《中国战略》中,我们的任务涵盖了从常规到前沿的各种合作议题。在常规议题方面,我们增加在德中国专家数量,建立可持续的科学合作机制等;在前沿议题方面,我们在关键技术、生命科学、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以及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都有合作。

自2015年10月我们发布《中国战略》以来,联邦教研部正在持续地贯彻执行这项战略,这一战略将在未来五年内作为我们的政策导向。

目前,一些具体措施已付诸实践:我们已经发出创建具体领域校友关系网的号召令。与其他的校友网不同,这个新的校友网将通过具体措施激励和支持具体的教研领域或学科。

在6月份举行的第四次政府间磋商期间,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以提升对彼此研究创新基金体系的了解。这将让中德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优化双边合作。例如,我们正与中国一起,协调和号召应用导向型关键环保技术与雄厚工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要求我们的大学提出创新渠道,助力德国对中国建立更好的认知。而且,我们正在准备一个聚焦中国的监测系统,这将有助于监测在中德合作中的中国科技活动,也将有助于建立德国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科学报:《中国战略2015—2020》中提到“任何一种合作都存在挑战和风险,其中包括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活力、极其复杂的职责分工、政府决策层面的低透明度、有时难以获取的信息或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等。”如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研究所和大学带来了很多变化。您如何评价这种努力?这样的改革会对两国的科技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万卡:我们正在观察中国当下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变化,我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我们看到了中国雄心勃勃的创新战略,也注意到这一战略对德国带来的初步影响。例如,一些在德的中国企业正在加强研发投入,这意味着中国对德国科技创新者的挑战增加了,但同时中德合作也展现出有趣的机遇,比方说针对社会及环境的时代挑战,中德双方可以合作制定国际标准或联合开发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机遇,我们需要对彼此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多的了解,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对未来的合作进行提升,这在如今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正因如此,今年,我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签订了联合声明。

我想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关乎中德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万钢部长和我已经同意推动中德创新平台的建立。在过去几年里,这一平台已经成功地支持了双方的创新合作,未来,这样的支持仍将继续。

中国科学报:中国制造2025的想法源自德国工业4.0战略,在您看来,两个战略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万卡:这两项战略都着眼于数字化的益处,要将生产力提升20%至30%。但是,德国在一定程度上专注于从自动化和计算机集成制造,向系统化生产模式过渡,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则远远超出了2025年的范围,更注重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中国科学报:尽管中国和德国都赞成扩大新兴科技领域的战略合作,但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可能会让中德间工业领域出现激烈的竞争。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如何平衡两国间的竞争与合作?

万卡:今年1月,万钢部长和我同意加强两国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上的合作。我们为具体合作与联合研究项目铺平了道路,这些项目如智能物流、能源、智能制造资源效率、信息物理系统(CPS)的组件与服务、信息安全等。

但是,在合作项目开始时,工业界及工业伙伴之间,有必要做好知识产权及专有知识保护的约束性协议。

中国科学报:随着应用研究被日益看重,不少科学家呼吁“重视基础研究”。“工业4.0”战略的推进,是否会导致联邦政府的财政更侧重于支持应用型研究?而对应用科研的重视是否又会让德国联邦政府在未来下调基础研究经费?

万卡: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基础研究,我们知道和理解物理、工程、物质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基本现象和体系,只有有了牢固的基础研究,才能让我们有能力创新。例如,这些年德国正在研究聚变反应堆,并已经运用了很多同样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物质科学新进展和新发现。

德国的高科技新战略目标是推动德国走向世界创新强国,数字经济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学科、主题和视野的交叉领域会出现创新,所以我们计划在公司、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以使这些机构和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因此,我们正在合并资源并促进转化。

除了创新导向的项目外,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也有一些项目和基础设施,马普所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和应用科研的经费一样,德国的基础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长。教育、研究、创新代表着德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这既是个人社会参与的基础也是经济成功的基础。现阶段,立法机关正在为科研优先领域增加30亿欧元的拨款。在过去十年里,联邦政府为研发的投入已经增加了70%,达到年投入158亿欧元。这样的投入是充足的。

中国科学报:如今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在德留学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大多会遇到申宿舍难申请、拿学位难、融入社会难等问题。联邦教研部在呼吁国际学生入德学习的同时,是否考虑过留学生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万卡:德国大学并非园区式大学,学生宿舍通常只有有限比例的学生可以入住。大学数学生通常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租赁的私人公寓里。很多网站可以帮助学生寻找住宿,而且我们强烈推荐国际留学生在到德国留学之前就在这些网站上寻找房源。在一些中德大学合作中,宿舍房间会为中国学生保留。这类房间也需要学生提前申请。

总得来说,需要强调的是在德国大学是由各个州来管理和资助的,这些州就如同中国的各个省一样。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学生宿舍的短缺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留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是德国学生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联邦政府在2015年底设立项目, 投入1.2亿欧元建立学生宿舍,以使学生可以获得价格实惠的宿舍。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