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15 20:46:34
选择字号:
齐河模式:再创粮食高产新奇迹

“中国粮食安全指数排全球42位。”记者从11月12日召开的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峰会上获悉,这是2015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排名,而与低排名相对的是粮食的连增。

粮食继续连增,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贡献尤为明显。这里连年刷新全国大面积小麦、玉米单产记录,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创造了粮食连年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齐河模式”。

齐河县地处山东省德州市南部,紧邻黄河,位于农业部黄淮海强筋小麦、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目前,全县耕地面积107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素有鲁北黄河粮仓之称。

截至2015年底,齐河县粮食总产量达28.3亿公斤,总产值30亿元。今年5月,齐河县被划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成为华北地区唯一入选县。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齐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具体任务已分配各乡镇,年度的任务目标已基本明确,相关的考核细则也已出台。据悉,到2020年,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看条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

齐河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黄河穿越境内,土质肥沃,土壤质地以中轻壤土为主,耕地地力较好,一二三等级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6%。

齐河县农业局副局长朱志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全县人均占有耕地2.4亩,耕地成方连片,非常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

记者获悉,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5个县市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其原则之一便是选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作为划定的目标,而齐河县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朱志军介绍,从2009年开始,齐河县采取整建制推进、大方田引领,坚持一张规划蓝图抓到底,步步引领,不断升级,高标准建设,规范化推进。

2009年,齐河县在焦庙镇、赵官镇、刘桥镇建立了3个万亩示范片,整合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投入,集成配套增产技术集中打造。

“当年3隔万亩片小麦、玉米夏秋两季单产达到1230公斤,高于全县平均111公斤,试点效果显著。”朱志军说。

在此基础上,齐河县决定扩大示范面积,正式拉开了高产创建核心区建设工程序幕,从2010年的5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0万亩,再到2013年的20万亩。

在当地,“吨半粮”示范区最引人关注。2015年,齐河县整合涉农资金9.7亿元建设80万亩“吨半粮”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2016年,又投资1.2亿元,实施了8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

当初,齐河县便以打造全国最大面积的“吨半粮”示范区为目标进行创建。“目前,80万亩示范区初步形成闸涵桥井配套、沟渠路林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朱志军说。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多项增产集成技术在齐河县示范,结果也众望所归,多次刷新全国大面积小麦、玉米单产纪录,特别是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20万亩全年“吨半粮”。

记者了解到,齐河县建成的农业部3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标准化最高的粮食生产样板示范区,并连续创造全国最大面积粮食单产纪录。

今年6月,齐河县入围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以2015年为例,齐河县粮食总产量达14.5亿公斤,占德州市总产量的1/6,已经连续9年年总产量过10亿公斤。

重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绝对安全

根据齐河县的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包括全县15个乡镇(街道)所辖基本农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的区域,其中连片面积要达到50000亩以上。

在专家看来,齐河县除了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其农业产业基础也相对较好。

近年来,齐河县以建设济南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在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以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农业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基本实现了产销一体化,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的市场得以开拓,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齐河县农业局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罗文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截至2015年,齐河县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0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1136个,农户入社率达到28.1%。

在朱志军看来,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为齐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但事实上,齐河县粮食生产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粮食生产者年龄偏大,在罗文博看来,这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部分乡镇、村庄的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抵制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大型农机设备的使用率偏低;科技推广队伍老龄化严重,先进农业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支撑力偏低。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副研究员高明杰表示,在牢固树立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要统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用地河经济社会持续用地的关系,统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河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

同时,要整合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整理、小农田、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据悉,齐河县在2016~2020年规划建成小麦单产570公斤产能的粮食生产功能区85万亩,涉及15个乡镇(街道)共163个区块。

要效果:提高功能区“三”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总体目标,齐河县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分年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建设内容已基本确定。

其中,重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技推广工程、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农机具配置工程和统一供种工程等。

而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取得什么样的效益更值得关注。朱志军认为,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上述重点工程建设,将会有利于促进功能区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首先,在提高粮食单产和稳定扩大播种面积方面。按照提高单产、扩大面积综合测算,预计2016~2020年五年累计增产小麦3612万公斤,按2.2元/公斤计算,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7946万元。

其次,在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方面。由于实施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等绿色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预计2016~2020年五年累计节本增收12750万元。

“两项合计,2016~2020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增加经济效益达20696万元。”朱志军告诉记者。

在高明杰看来,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可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可以有效地推进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既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又解放生产力,将为齐河县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此外,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可以提高齐河县科学用肥、用药、用水的水平,达到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今年7月,由齐河县副县长张和田为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等部门负责人成立的齐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齐河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项内容,严格保护已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耕地,原则上10年内不得征占。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