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思敏 温才妃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9 18:01:26
选择字号:
给创新以自由独立的空气
——北京论坛聚焦制度改革

 

钓鱼台国宾馆前的银杏叶又黄了。这里是北京有名的银杏大道,片片杏黄摇曳在冬日暖阳中,不仅秒杀菲林无数,也将3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各界领导吸引至此。

11月4日,2016年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与会者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互信·合作·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文明在促进全球互信合作、资源共享中的重要作用。

据悉,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迄今为止,已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位政要、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

12年执着共同繁荣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北京论坛迎来了它的第十三届开幕式。在过去的12个春秋里,论坛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和生命力。

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伊克巴勒·里扎、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和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分别致辞。

谈起举办北京论坛的目的,林建华表示,希望由北京大学主导创办的北京论坛,能打造一流的平台、建构一流的合作,从而更好地培育一流人才、研究一流学问。“为新思想的孕育、新技术的诞生创造更多可能,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探索更多的现实路径”。

事实上,自2004年创办以来,北京论坛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12年来论坛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思想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和生命力。论坛开幕式主持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谈起北京论坛的今天,倍感欣慰与自豪。

“北京论坛用12年时间向全世界表明了一个主题,即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亲人善邻、协和万邦的价值追求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数千年来的社会理想追求,更是全人类共同向往和追求的价值体现。”朱善璐说。

回首走过的12年,北京论坛不仅始终牢记宗旨,勇担使命,而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十余年来,北京论坛倡导‘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既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也关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既研讨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剖析人类文明进步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开幕式致辞中,郝平如是说。

政府与教育的边界不应被打破

驱车赶往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已经是下午2点。在分论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制度的视角”上,与会人员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如何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

林建华表示,在内部机制上,大学教育与政府改革息息相关。政府在实行支持计划,促进大学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以前,国内大学在争建一流大学的时候,大多采用并校、办新专业、办新系院、扩大招生规模和校区规模的方法,学校固然变得大而全,但相应的质量也有所下降”。

林建华认为,尽管中国大学在数量上有了巨大的扩张,但在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准上,变化并不像数量变化得那么快。“这正是政府和高校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而从外部机制的角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格伦·A·琼斯认为,行政权力不应凌驾在学术权力关系之上,大学应当有较为自主的决策权。“在加拿大,大学是由各个省作为私有的公司形式建立的,它们不属于政府,但受政府的监管。实际上,政府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对大学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格伦·A·琼斯看来,太多的管理和监控会使得大学的创新能力窒息,使得学校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并不是说政府完全不管大学,但在具体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应该做的是减少自己直接的管控和干预,让大学能够更多地享有自主权”。

对此,林建华也持支持意见。他提出,政府和大学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大学想要成为一流的大学,就需要院校自主、学术自由。“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大学才更有创新性,才会产生更平等的教育机会。政府和教育的边界是不应当被打破的”。

办学不应为排名所引导

大学之独立精神,一直为高教人士所津津乐道。当大学受到诸如排名榜这样的“外力”所左右之时,应当如何在自主权、问责与学术自由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呢?在分论坛现场,掀起一阵热议。

宾州州立大学教授罗杰·L·盖格、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西蒙·马金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院长劳埃德·迈纳四位国际著名学者在主旨演讲中都认为,大学办学不应该为排名所引导,大学应当保持自己的组织特征和必要的传统。

“如今,人们通过排名定义哪些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政府和捐助方都非常关注大学的排名,这是十分荒谬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创始校长吴家玮举例说,“美国伯克利大学有3.8万名学生,而加州理工大学才2000名学生,洛克菲勒大学更是只有150名学生,这要怎么比较?这些学校难道不算世界级的吗?”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雪光对世界大学的排名现象也表示了质疑。他认为,对于大学来说,哪怕是同样的排名体系,它们的排名也可能会非常不同,排名的基准也不一样。“现实中,有的排名基于专业人士的知名度,有的基于学术信誉以及研究的产出和质量,还有的基于教学的质量、资源,以及学生的满意度。这就导致了排名的混乱。”

事实上,应该评估大学的哪一方面?应该使用怎么样的标准?又该由谁来使用标准?这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周雪光建议,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组织的社会认可度来进行评估。“排名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从一定角度看,排名的社会认可度越高,排名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适性也就越高。”而这或许也为中国的第三方机构发展指出了一条出路。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