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28 11:11:18
选择字号:
“受益率”是科普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编者按: 9月27日,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河南省副省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济超主持。河南省委副秘书长丁巍在会上传达中央领导讲话精神。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曹奎作工作报告。在此次会议上,邓凯等领导同志提出“ ‘受益率’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要强化‘老本行’勇担‘新使命’”、“要补短板抓重点强基础”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抓住信息传播规律,切合科普工作实际,是今后做好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遵循。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就难以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把科普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9月召开的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现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打牢创新型河南建设的深厚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最有意义的基础性工程,这是科协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十二五”成绩喜人“十三五”任重道远

2015年河南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5.59%,排名由2010年的全国第22位跃升至第12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平台载体更加丰富,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更加扎实,公共科普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跃升,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压奋进、努力赶超,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建载体、搭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确保2020年河南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超过9.38%,力争达到或接近全国总体水平。

要强化“老本行”勇担“新使命”

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议强调,科普是科协的看家本领,河南省科协系统要始终不渝地强化科普工作这个老本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和放松,要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不断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河南省各级科协组织要准确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实现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拓展提升。

科普工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科学素质支撑,科学素质决定人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热情。会议要求,科协系统要把“双创”做为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的重要主题,厚植“双创”沃土,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要补短板抓重点强基础

河南省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0%,而农村居民则只有2.6%。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会议强调,农村科普工作是短板,应当给予重视和加强。

抓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会议提出,要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重点人群”,深入实施科学素质行动,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需要等,确定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基础工程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有力依托、有效保障和重要渠道。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六项基础工程。

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普生力军”作用

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普工作的生力军,要主动担负起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责任。

会议提出,要提倡专家做科普,尤其是要发挥好科学家在科普中的主体作用,为科学家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提供服务。要通过学会的力量来广泛动员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借助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科学知识,因势利导开展科学的科普工作。

科普是传播,传播是学问,要结合不同对象、不同群体、不同阶段有针对性传播不同科普内容。会议强调,要提高广大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从事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受益率”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评价科普工作,既要重视做了什么,更要看公众接受了什么。接受科普教育的人中感兴趣的有多少,受益率是多少,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会议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规律,着力增强科普活动吸引力,增强科普工作实效,增强群众科普获得感。

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综合协调作用,调动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更多部门、更多力量、更多资源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变“独唱”为“合唱”,形成一体化科普推进机制。

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全空间渗透。在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基础上,搭建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载体平台,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信息在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广泛落地,全方位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全媒体传播。在巩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科普阵地的同时,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建设高水平科普网站,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现代立体科普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化服务水平。(河南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