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田思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19 16:27:43
选择字号:
热点观察:大学生退学并非一退了之

 

2014年下半学年18名,2015年上半学年13名,2015年下半学年18名。这是南京林业大学最近三次公布的退学处理人数。一时间,大学生退学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近年来,本科生退学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据教育部透露,早在2011年,我国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平均每学年约有16万人退学。2013年,山东大学就曾经对97名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被退学。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南林大退学处理中,首要的是因“学业警示”退学。据悉,迄今为止,该校已陆续对49名被学业警示的学生作出退学处理。那么,因学业警示退学的背后,提醒高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高校又该如何作好退学处理呢?

“学业预警”,如何保证执行到位

与退学相伴生长出来的学业预警制度,在中国高校内并不陌生。在我国,学业预警最早出自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8月“学业预警”成为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在此次南林大的退学处理中,该校对挂科、修不满学分者作出学业警示处理。按照从轻到重,依次是:黄色警示、橙色警示和红色警示。

受到“黄色警示”的学生,将由老师专门帮扶;受到“橙色警示”的学生,编入下一年级学习且符合条件可以回到原年级,但“橙色警示”不得超过两次,否则作退学处理;受到“红色警示”的学生,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作退学处理。

相比较而言,注重过程管理的学业预警,比曾经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退学处理,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中国科学报》记者也观察到,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起学业预警制度,但近年来有不少高校(包括南京林业大学)退学的人数年年相对恒定,似乎学业预警并没有带来退学人数的减少。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海生表示,“如果没有学业预警,退学的学生会只多不少”。其原因在于,学生高中毕业后心态上过于放松,一些高校、家庭学业指导又不到位,使得学生在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失去学习动力,导致厌学、退学的发生;加之,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要比从前严重得多,所以尽管呈现出退学人数相对恒定,但实际上已经是学业预警发挥了作用。

那么,现行的学业预警机制,是否就是无懈可击呢?

在刘海生看来,学业预警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告知学生弱点,提醒学生不要沉迷网络的作用,“从教务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从执行角度来看,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捍东指出,关键在于帮扶制度的体现。“比如与学生的沟通,与家长的约谈,学校配合家长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心理辅导,怎么去落实,谁来落实?”为此,他们建立了帮扶的责任人制度,提倡由专业老师进行帮扶,而不是行政管理人员(如辅导员)代劳,并给予前者绩效工资、帮扶工作的认定。

为了在机制上保证执行到位,南京林业大学还从2011级起,实行学分制管理,同时取消了毕业前的补考。之所以做这样的改进,高捍东表示,是针对从前学校实行毕业前补考制度的弊端,有的老师担忧学生不能顺利毕业导致压力过大,心软、不忍心不让学生通过,进而导致学生产生麻痹和依赖思想。“取消毕业前补考,学生就没有了混日子的余地了”。

退学机制要有“缓冲地带”

退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而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退了之”,还是“拉一把”“扶一程”,却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刘海生遇到过一个茫然的退学生。

“我们不是说‘踢出’学生就完了,还要为学生引路,找到更适合他们发展的途径。”学生退学前,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给了他几个方案—— 一是将其转为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通过成人高考,退学前所修的学分将可以由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视情况互认;二是如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外语好,建议他出国求学;三是二“战”高考,重返高校(不一定是本学校)就读;四是外出打工,走向社会。“我们把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告知学生,让他自己选择,最后学生选择了转为成教。”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高校对于挂科学生的处理更为严格,相应的退学机制也更加完善。

记者了解到,英国大学向来以学风严谨著称,如果学生的出勤率过低,挂科现象严重的话,就会被勒令退学。但学生得到退学信后,会有一次校内申诉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撰写申诉信,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证明(比如心理医生开出来的心理状况报告)来反对被退学的决定。

而在澳大利亚,退学通常还分为永久性退学和一年期退学。永久性退学,指学生被劝退后不能申请在本校就读。一年期退学则只是在一年内,学生不能在本校读书,可以去另一所学校学习,并争取到优秀的成绩。一年之后,学生表现良好的话,就可以申请重回自己的学校继续学业。

那么,我国高校是否也有相应的退学缓冲机制呢?

高捍东告诉记者,事实上,南京林业大学也并非是一退了之。在被劝退后,学生仍有最后一次退学试读的机会。他们可以向学校申请一次试读。试读期内,符合要求的可以申请恢复学籍,类似国外大学实行的退学申诉制。南林大也有相关的措施,但自2014年劝退制度实施以来,没有出现过退学学生、家长提出异议,也就没有用到。

对此,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有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被劝退的学生参加高考又考回原来的学校,学校应当给予录取。假如又报了相同的专业,那么,原先学的课程认定为合格的,学校也应当继续承认。

过程管理关键在规范、透明

说到退学,高校最担心的一件事,无疑是校闹——家长、学生到学校跪求,甚至学生以生命相要挟,阻止学校将其劝退。

如何防止校闹在退学时频频出现?对此,高校人士普遍认为,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是规避校闹的最好途径。

高捍东介绍了南林大的作法,该校的退学通知书分两联,一联是学生联,要求经学生审核、签名、确认;一联是家长联,告知学生的学业状况、退学的处理,保证学生、家长知情。学生的每个分数记录、警示记录都由学院审核、学生个人签字确认。实打实的数字不会引发争议,所以至今还没有学生、家长提出质疑、申诉。

保证家长的知情权,做到退学有理有据,对此刘海生也十分赞同。

据他介绍,浙工商制定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校制作了专门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指导卡,一旦发生退学,学校就会将其拿出来,卡上记录了帮扶的时间、地点、内容。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动机制,新生报到时有校长见面会,学生每学期的成绩会同时寄给家长,教学开放周还会邀请家长参加。

“一般程序到位,校闹并不会出现。出现校闹往往是该通知的内容没有通知到,该帮扶的学生没有帮扶到,而这就需要高校在学业指导上‘补课’。”刘海生说。

那么,退学中的校闹,是否能用大学章程厘清高校与学生的责权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有一种无责任赔款频繁在小学生安全事件中出现,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不小心受伤,此时家长向学校索赔,这种情况下学校也得赔偿。因为尽管由家长带出,但孩子属于这个学校。

“本来责权利已经分清了,但是闹的人不理解或不愿意理解,所以才会出现‘闹’。所以在中国,有人寄希望于大学章程分清责权利,我个人认为未必。”这位教师说。

专家建议

提升教育质量不止于退学

“大学生被劝退之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反响,说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视,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问责的反映。”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说,从这一方面看,退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对于听课出勤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大学生,退学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很多大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学校不适应。但现在多数高校的转专业制度规定,只有学生成绩优秀,达到一定标准了才有转专业资格。为此,学校有必要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让更多有需求的学生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别敦荣说。

除此之外,别敦荣认为,提升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应当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很多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玩手机、下课打游戏者很常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之二则是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别敦荣看来,高校在推行退学制度的同时,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辅导、教学支持服务。一方面,开设更贴近学生需要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学生的动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