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 8:33:23
选择字号:
赵忠贤和板车的故事

 赵忠贤

■萨苏

一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始工作没有几天,被派去用板车拉设备。时值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是风气日新、个性流行之际,这位老兄对自己的导师很勇敢地表达了不满:“中科院就是用博士拉板车的吗?”

那位银发满头的导师颇为惊讶,犹豫了一下,说:“我们这儿院士也拉过板车的。”

确实,物理所的院士有好几位会拉板车的,赵忠贤先生可能是其中技术很好的一位。

赵忠贤先生何许人也?2015年他刚和陈仙辉先生一起把马蒂亚斯奖拿回来,这也是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获得这一超导学术界最高奖项。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Zachary Fisk教授,赵先生是国际超级导体研究中走得最前端的中国人之一。

赵忠贤拥有一份堪称璀璨的履历——1941年生于辽宁新民,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随即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74年至197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艾姆斯实验室等地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他领导的团队成绩卓著,比较典型的成果是在1986年发现La-Ba-Cu-O(镧钡铜氧)系统中有超过90K超导迹象,并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对世界超导研究打开了一扇发现之门,在此基础上从此液氮温区超导体方面不断取得成果。超导和基因被认为是未来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两大法宝,赵先生的研究应该说是中国科学界对20世纪世界科技的重大贡献。

为此,赵先生荣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若干其他国际国内顶尖荣誉。

那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怎么会去拉板车呢?中国科学院已经奢侈到了如此地步吗?

其实在中国科学院,学者们拉板车其来有自,这是科学院建院之后几十年科技人员一项必需的生活技能。之所以大家都要学,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国人普遍离汽车,特别是私家汽车还较远,甚至视为天方夜谭。同时自行车又实在无法承载搬家或买点儿大件东西的运输所需,当然,搬运实验器材、工装夹具的工作任务也少不了。这样,学者们就不得不学一点蹬平板车的技术了。直到21世纪,叫辆汽车变成很方便的事情,板车才逐渐从中关村的各个研究所淡出了。赵先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是在1964年,正好属于板车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呢。

他最有名的一次蹬板车是在1985年,那一次,他被邀请参加第十六届低温物理国际会议。这对中国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代表,因为此前还没有中国学者被邀请参加这一学术会议。赵先生不但参会,而且在大会上宣读了他与美国学者卢米利和埃佛斯共同完成的论文(1 Flux Flow Measurements in Irreversible Type ⅡSuperconductors; J.M.Lumley, J.E.Evetts),展示了中国物理学界的水平,大获成功。

他回到所里的当天,便有记者赶来采访,却不知道赵先生去哪儿了。经过反复“侦查”,最后人们发现他其实就在所里,只不过正在和孩子一起用板车拉煤去了——这是科学院家庭男同志必须承担的义务,赵先生因为去参会,已经造成家里无煤可烧的“恶果”了,所以一回家就赶紧投入了拉车的行列。这件事在物理所传得颇广,也成了赵先生俭朴作风的写照。直到今天,赵先生在所里依然是以朴素著称的。

至于这份俭朴作风从哪里来,赵先生自己好像没怎么讲过,但他曾经这样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开国总理周恩来是我最崇敬的人,他的人格魄力和奉献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不是科学泰斗,也不是业界名师,科学家竟然以一个政治家作为自己的偶像,似乎有些奇怪。

想想周总理的一生,便也析然。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不也是俭朴、务实的一生吗?可以肯定当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其出国进修的赵先生,必然也受到了总理巨大的影响。

忽然想到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四十年,笔者不禁感叹,40年前的好总理,直到今天还在把他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中国人呢。

《中国科学报》 (2016-01-22 第2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