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王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7 10:20:25
选择字号:
华东师大校长陈群:磁共振研究与应用须资源共享

 

本报讯(记者黄辛、王珊)“尽管中国磁共振研究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国际最先进水平比还有差距;仪器设备条件尽管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仪器总体的应用水平仍须提高。”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19届国际磁共振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从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起,磁共振技术不仅成为物质微观结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已是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核磁共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陈群说,多维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相关学科的面貌,相关的发明人(共7位)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核磁共振本身仍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脑研究中的应用愈发受到重视,“功能磁共振成像已成为目前研究大脑功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陈群说,通过磁共振成像能够精确定位大脑各功能部位,并区分其激活/未激活状态的特点。

我国磁共振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规模很小,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研投入的增加,磁共振技术研究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大批科学家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也是基于此,在2013年巴西举行的上届国际磁共振大会上,中国通过竞争获得了会议主办权。

陈群表示,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磁共振研究人才,特别是对有着坚实的磁共振物理基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此外,鉴于磁共振谱仪价格昂贵,操作上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陈群建议能够建设更多的国家级的磁共振中心,从而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共享平台作用,为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和材料等学科的科研和产业服务,并推动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报》 (2015-09-1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