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6 9:03:54
选择字号:
二老虎沟里的年轻人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以下简称准旗)砒砂岩区那条普通的二老虎沟,要成为当地“特产”——砒砂岩治理历史的新起点开始,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副院长姚文艺的攻关团队里,申震洲就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

从今年4月开始,当姚文艺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以下简称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后,申震洲就“入驻”二老虎沟,一待就是5个月。

责任、无私,栽棘建坝

砒砂岩被称为地球生态癌症,无水时硬如磐石,遇水如泥,极易风化,遇风、遇冻等就溃散为砂。砒砂岩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下游河道沉积的粗泥沙主要来源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罪魁祸首”。

今年是项目的攻坚年,前三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研发的新技术要在今年进行现场试验。从开始种植沙棘和野牛草等,到喷固结材料,再到建成一个淤地坝,申震洲和这群年轻人在二老虎沟挥洒着科研的青春。

当5月底记者赶到二老虎沟的时候,一帮年轻人正在给栽下的沙棘苗浇水。申震洲几乎是项目在准旗的“大内主管”,他不仅要协调各方关系,还得布置任务,监督施工进展。当记者问他累不累时,申震洲笑着说:“这是我的工作。”

东南大学的杨文文是南方人,来到二老虎沟后不太适应,“感冒后,鼻子一边热一边冷。”

记者见到东南大学的王其东时,他也感冒着,带病去寻找试验小区,有时甚至会从坡面滑下来。

而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李长明还是没有料到,仅仅一天他就被晒伤了。

准旗暖水乡副乡长丁占强也是一位年轻人,靠技术出身的他,在现场亲自负责利用砒砂岩改性材料修建淤地坝的施工工作,成为项目组坚强的“后勤部长”。

干饼、咸菜,树下安歇

平时,为了节省来往二老虎沟和住地之间的时间,这群年轻人每天带着干饼和矿泉水在二老虎沟这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解决午餐。

他们往往在前一天晚上,就得跟住地的一家做饼的店老板商量备餐的事。“老板的脾气不是很好,但我们住处周围就一家这样的饼店,所以得好好跟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第二天一早赶往二老虎沟之前取走中午的午餐——干饼。”东南大学博士梁止水对此“耿耿于怀”。

上午干完活,李长明几人就席地而坐,啃着干饼,吃着咸菜,就着矿泉水,解决当天的午饭。吃完午饭,收拾好下午离开时必须带走的咸菜包装袋和矿泉水瓶等垃圾,在二老虎沟沟底的两棵柳树下,铺上拆开的纸包装箱或者工地上借来的塑料布,在蝉鸣鸟叫声中打个盹。

而在李长明的记忆里,在二老虎沟里吃过的最有味道的一顿饭是在端午节那天。

为了赶在汛期之前将淤地坝工程顺利完成,当天的端午节就在工地上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杨大令提前在住地买了蔬菜,借来工地施工工人的临时厨房,亲自下厨给这群博士们准备端午节午餐。李长明说,尽管当天就做了几个凉拌菜,但这顿饭吃得格外的热闹,也格外香,心里特别高兴。

榜样、苦累,终见彩虹

如果不是在现场,你绝对不会想到姚文艺会在二老虎沟走得有时候连年轻人都追不上,第一次来准旗考察的福建水保站博士林敬兰就夸他“健步如飞”。

杨大令已经年近60岁了,尽管腰腿不太舒服,但在二老虎沟却丝毫没有架子,不仅亲自做饭,还争着跟这群年轻人干活。“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就指挥我们这些学生辈干活。”梁止水说。

“从来没吃过这种苦,他们几个都说我从女神变成了女汉子。每天一早就出去了,晚上7点才能回来,回到住处吃晚饭洗洗澡就睡了。”乔贝说,“别说小资了,连想家的时间都没有。”

黄科院博士杨吉山和东南大学硕士王其东做了9个实验小区,由于担心工人的操作影响实验结果,他们都是亲自上阵,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回到住处也是倒头便睡。工人们称他们是“见过的最能吃苦的年轻学问人。”

淤地坝终于建好了。两天前,当记者来到姚文艺办公室时,他正跟课题组的刘慧博士打电话,让她带几个人尽快赶到准旗,在刚建好的淤地坝坝面上种上草籽。(史俊庭

《中国科学报》 (2015-09-1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