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根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9/16 9:03:55
选择字号:
产学研一体 罗汉果“新生”

 

■本报记者 贺根生

推进以企业家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来年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近日,记者来到桂林市苏桥经济开发区,发现一个占地2.5万多平方米、按国际标准厂房建设的果菜研发生产基地已经落成。基地里不仅拥有先进的果蔬提取分离、食品、饮料和果蔬等多条现代化生产线,还建有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和中试实验室。

基地建设者桂林实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力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何伟平告诉记者,这是实力公司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投资兴建的罗汉果营养健康品研发生产新基地。基地的建成,不仅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打下基础,也为罗汉果产业规模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罗汉果是广西桂林独有的特色资源。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甜味素,还是名贵中药材。据资料记载,早在300多年前,我国中医就已应用罗汉果“化痰止咳”。如何把这被誉为“东方神果”的罗汉果打造成桂林农业支柱型产业,是近年来桂林市政府和有关产学研单位探索的课题。

“发展区域优势资源产业,离不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罗汉果产业,从最早仅局限于传统种植、原果销售,发展到加工鲜果浸膏;再从用浸膏制作饮料、糕点,发展到利用罗汉果甜甙生产食品、保健产品。虽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4年桂林全市生产罗汉果总量约2.5亿个,但直到目前还是一个以原料生产为主的产业,总产值也只有约5亿元。

专家认为,桂林罗汉果之所以未能形成规模产业,根本原因是其产品还不是罗汉果产业链中的最高终极产品。要使罗汉果真正成为桂林支柱型产业,就得让终极产品的附加值达到1:20。

要将罗汉果附加值提高20倍,这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靠什么?“唯一的出路在技术创新。要在深度开发利用罗汉果最佳成分、生产终端高级产品上下功夫。”何传平说。

何伟平1995年时任广西师范大学测试中心实验室主任,便开始对罗汉果有效成分进行研发。后来他走出校门下海创办企业,一直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下功夫,除了建有自己的研发队伍,还与大学、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合作。靠着这种合作,他们取得了鲜罗汉果代替干罗汉果提取甜甙、生物酶法提取鲜罗汉果甜甙V,首创罗汉果低血糖生成指数(LGI)营养健康品等系列成果。实力公司也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对企业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

何伟平告诉记者,下一步实力公司就是要用好平台,为在3~5年内实现桂林罗汉果产业百亿元目标而努力。

《中国科学报》 (2015-09-16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