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凯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3 9:24:44
选择字号:
一位“青椒”撰文:工作周年的感悟

在大学课堂,集体睡觉是一种“常态”。

■陈凯敏

到2015年7月,笔者已经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一年了,从一名高校学生转换成一名高校教师,此时心中滋味各种复杂。

十年前,笔者还在大三,当时有一门选修课,任课教师把教科书的文字全封不动地按照顺序复制到PPT上,然后在课上又从头到尾读一遍,这门课就算结束了。考试前公布一下考试范围,然后学生背诵一两天就能拿高分。但那时,笔者看着手中的考试题,有种说不出的厌弃感。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迫去做,真的很让人难受。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还要考试,还要背诵考试答案,更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当时我心里滋味也是错综复杂,并在心里告诉自己,哪天如果自己当了老师,万不可如此……

十年后,我却又不知所措。

因为在地方院校,所以我们的课程任务相对较多,新老师不需要培训便可在新学期第一天给学生上课。对此,笔者的心里是很忐忑的。在立志要成为高校教师后,笔者对高校教师的印象就是应该一手做科研,一手做教学。尽管师长、好友多次强调,在目前的高校,科研好一切都好,不要把教学当成重点,但教学毕竟是高校的源头活水啊。

幸运的是,去年学校和上海市对于新教师在教学方面作了多次培训与指导,并请了学校的教学名师指导我们如何对待教学工作。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师提到,上一节课,至少要花五节课的时间去备课,不然你肯定上不好这节课。那位老师说当初他为了准备第一节课,花了整整近一个月的时间,上完课后依然汗流浃背。

在培训一个学期后,本学期笔者分配到了两门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从学期开始,笔者便处于矛盾和对立中。因为有好友提醒,上课,去了就行,好好写文章、做科研。而自己的第一节课却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到了第二、第三节课时,因为一些原因,自己明显感觉到不如第一节课顺畅。对此,笔者认为是源于自己备课不充分,于是在之后的近3个月时间,笔者一直过着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生活。

但慢慢地,笔者发现不管自己多么认真地准备上课内容,很大一部分学生依然不在状态,一个概念每节课都强调,但是下一次课提问时,仍然一问三不知。

学生不听,这是个致命的问题。

某天在看微信时读到一篇文章,对于学生不听课的现象是这样解释的:老师上课,相当于电视直播。学生看手机,那是转台;学生打瞌睡,属于直接关机。换言之,学生不听课的原因在于“电视节目”不好看。如果套用一个经典句式,那就是没有不听课的学生,只有讲不好课的老师。于是,笔者仍旧坚持好好备课,但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无论自己准备充分还是匆匆上阵,下面总是只有几个学生在听,其他人都在做其他的事情。

后来听同事说,一个班如果有1/3的学生在听你讲,那你就很成功了。这多少也让笔者心宽了一些,有人听至少说明每次课的准备都是有意义的。

有几次,笔者在上课时注意了一下不听课的同学都在做什么。总结起来大致有四种类型——讲话、睡觉、看书、玩手机。笔者没有刻意阻止学生手中的事情,是因为觉得这些现象存在必定是许多因素造成的。老师课讲得不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有的学生要考英语出国,有的学生要考研复习,有的学生用手机、平板谈恋爱,这些能阻止吗?

当前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确对教师的课堂讲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甚至高中生也利用起了微课教学。在此种大环境下,要求学生一个半小时听专业老师讲课,如果讲得还不精彩,哪个学生能做得到呢?

当然,在课堂上笔者也发现,如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讲出课程内容,或放相关视频、进行实物演示,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会大幅度增加。但一旦笔者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学生们的头会立即向下旋转90度——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学生对纯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当教师以传统讲课方式上课时,学生不仅不想知道为什么,也不想知道是什么;当用多媒体和引起感官刺激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想知道是什么,但不问背后的为什么。就如同大家都爱玩游戏,但很少人会对游戏的程序编码感兴趣。

总之,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备课,怎么上好课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问题。而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在乎考试成绩(我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说老师你让我们通过考试就行。),你们还在乎什么?笔者真不知道。

(作者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

《中国科学报》 (2015-07-23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