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5/7 9:20:33
选择字号:
观点:高等教育国际化须注重成本与效率

 

■李锋亮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形成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相关国家的学生纷纷来到中国求学,而中国的高校也纷纷推出新的留学生项目专门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其实,早在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就提到通过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等一系列举措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笔者对于扩大留学生规模这一举措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然而,笔者认为,扩大留学生规模固然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好事,却也需要注重其中的成本与效率问题。这是因为扩大留学生的规模虽然能够带来一系列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会给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一系列额外的成本,诸如教学管理成本的提高、外语课程或者双语课程的开发等等。如果招收留学生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这个国家战略推动起来将遇到很大阻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和中国的高校应该修正通过招收留学生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并且采取更加具有效率的手段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更大规模吸收高水平外国学者来中国讲学可能会是一个在成本上有效的策略。

笔者就我国高水平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成本—效率问题专门作过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的平均培养成本的确远远高于国内学生的平均培养成本。然而,留学生的培养和本科生的培养两者之间存在着成本互补,而且大学招收更多的留学生能够促进科研产出的增加。也就是说,虽然招收留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培养成本,但是整体而言,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对于中国高校是一个符合成本—效率的举措。这说明我国政府以及一些高水平大学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招收更多外国留学生的战略构想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然而,笔者还发现,由于目前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大多数是本科学生,甚至是单纯来参加语言培训的学生,而硕士与博士层次的留学生比例不高、规模较小,这导致高学历层次留学生的生均成本更高,而且出现了资源挤占等无效率的现象。

鉴于我国高水平高校招收留学生已经出现了有效率和无效率两种情况并存的现象,笔者建议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院校在具体开启、实施“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时,不宜操之过急,需要注意到其中的成本与效率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辅助性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招收留学生的收益与效率,通过降低生均成本避免低效率或者无效率情况的出现。毕竟,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多同样需要加大投入的地方,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具体而言,笔者有如下几项建议。

首先,摸索推进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事务管理的并轨。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对留学生的教学、住宿、就业等事务的管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相对独立的成分,这必然会增加额外的相关成本。如果能够实现这些事务管理的并轨,不但会节约管理成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最大化国内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与交融。而促进国内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与交融是为未来培养更多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鼓励留学生更多加入中国高校的科研工作。如上文所说,笔者的研究发现留学生能够提高我国高校的科研效率。这是因为留学生能够带来新的思想,激发教师的研究。笔者自身在教学上就有类似的经验。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发现留学生往往能够给出不同的观点,促进笔者在学术上的思考。然而,笔者同样发现,留学生却较少能够参与到科研中来。这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的住宿相对分散、甚至住在校外,不太容易召集他们参加学术讨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留学生的中文与英文水平都不足以让他们参加日常的学术研讨,也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进行学术工作。因此,为了能让留学生全面参与科研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对留学生语言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他们中文的培训,这也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国内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与交融。

最后,招收国际留学生不能“一窝蜂”与拔苗助长。招收更多留学生、开启新的留学生项目,不能降低招生与培养标准,不能滥发文凭,否则会降低国际声誉、抹黑中国的高等教育。招收更多留学生、开启新的留学生项目,高校自身要有高质量的师资与课程,这样才能招收到高质量的外国留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人才,才能建立起国际声誉,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总之,扩大留学生的规模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计,以减少其成本、提高其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战略举措具有长远的可行性。

《中国科学报》 (2015-05-07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