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春生 饶北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5 11:17:26
选择字号:
挥动雷锋精神的旗帜
山西师范大学坚持“学雷锋送温暖活动”侧记

“学雷锋送温暖小组”成员参加义务献血。

■本报记者 程春生 通讯员 饶北成

伟人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坚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山西师范大学“学雷锋送温暖小组”自1978年创建至今,届届相传,30多年如一日,在一件件平凡琐事中谱写了一曲曲爱心之歌。

记者日前采访时,在该校的荣誉墙上看到,“学雷锋送温暖小组”曾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先进小组”荣誉称号;被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评为省级“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从助人为乐做起

“学雷锋送温暖小组从开始成立,就没有豪言壮语,只知道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该校党委宣传部工作的王黎静曾是该校78届15班的学生,也是学雷锋送温暖小组首届成员,对此,她有着切身的体会:“助人为乐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能坚持30多年传承雷锋精神,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强的凝聚力,是每一届同学努力的结果。”

提起学雷锋送温暖小组,山西师范大学至今流传着一段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当年,该校中文系老教授倪以还身患偏瘫,儿女又不在身边,老伴年纪又大,生活很是困难。该校78届15班学生闫改凤得知情况后,便和同学承担起倪老师家的所有家务,帮助购买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周末陪老人聊天谈心,背老人到室外透气、晒太阳,倪以还一家十分感动。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加入到他们的助人为乐队伍当中,学雷锋送温暖小组也由此诞生。

“起初,学雷锋送温暖帮扶对象范围很小,仅仅是针对个别生活困难的教师,后来帮扶对象拓展到全校的退休教师。”山西师范大学教授谢志礼当年曾创作和导演了一部以学雷锋送温暖小组为题材的纪录片《十年风雨录》。30多年来,他见证了该小组活动的点点滴滴。

“当时,因为退休教师都是外地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也没什么亲属,生活很困难,小组队员们帮助这些教师解除了很大生活后顾之忧。”谢志礼说,“就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上,体现了一代大学生的素养和精神,学雷锋能届届接力相传,温暖行动不间断,很不容易。”

用雷锋精神温暖更多人

“为了将这一活动更好地传承下去,对学雷锋送温暖青年志愿者都有很严格的要求,都由政治觉悟性较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担任骨干,带动一大批学生投入到学雷锋的热潮中。”该校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组负责人强汾生告诉记者,他们学院的志愿者实际注册人数目前已达到了全院人数的99%以上,并在校内外建立了十个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基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不仅仅是扫扫地、做做家务这类事情,需要不断引导拓展服务群体和服务范围,让这些志愿者勇于承担起他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投身于各种服务性活动和公益活动,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强汾生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近几年来,他们已从校内走向校外,与当地志愿者联合会,以及全国各地的公益慈善组织进行合作,开展山区支教、举办大型募捐等活动。去年,他们还与山西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合作成立了“麻袋基金会”,通过在学校内回收废旧塑料瓶、纸张等筹集资金,为孩子们购买学习、体育用品和玩具。

新一届学雷锋送温暖小组组长沈书帆是一名大二女生。谈到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时,她对记者说,践行雷锋精神,树立时代新风,是他们学雷锋送温暖志愿服务者新的誓言。目前他们正在筹划一项“寒假公益行、共筑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此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这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面道德旗帜,要把这个传统继续发扬光大,让雷锋精神注入新的内涵。”王黎静对学雷锋送温暖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期盼,“希望全社会都学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雷锋是一种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应该长年坚持,不应该‘三月来,四月走’。”

《中国科学报》 (2015-03-05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