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5 8:34:33
选择字号: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罚抄biang字千遍难治本

 

■费什

陕西民间自创的“biang”字,因为biangbiang面而走红,这个50多画的字,被誉为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如果把这个字抄上1000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最近,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些学生就亲身体验了——因为上课迟到,他们被辅导员罚抄千遍“biang”字。

由于处罚方式别出心裁且前所未闻,消息一经传出,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纷纷替受罚学生鸣不平。权力任性、师德沦丧、变形体罚等,成为了声援者们谴责的关键词。一时间,“千字biang”遭到了千夫所指。

长期以来,激励与惩罚始终是教育的左膀右臂,无论少了谁,都会给教育事业带来戕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提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近年来,大学中的迟到与旷课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块久治不愈的顽疾,甚至,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经验之谈来互相交流。那么,对于学校而言,通过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来营造笃学笃行的校园氛围,也是一种正常合理的管理诉求。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荒废学业。

但问题在于,在惩罚的尺度和方式上应该如何选择与取舍。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相比于人生的其他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加看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精神气质的塑造。那么,用惩罚小学生的方式来约束成年人的行为,难免会产生违和感与“排异反应”,即便有所收效,也实难长久。

当然,除了惩戒之外,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课堂留不住学生的心,除去学生的自身因素外,或许也与当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一定关联。比如,大规模扩招后的教育水准下降,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经年不变的讲义内容,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授业……所有这些,都给博学开放的大学教育打上了应试教育的腐朽印记,也是学生不断出走、远离课堂的症结所在。

若抛开这些问题不顾,仅希冀于在惩罚手段上推陈出新,无异于缘木求鱼,治标难治本。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不同时段的点名,抑或不同种类的惩罚,都非解决问题的关键。若想留人又留心,就应在传道授业的理念上深思熟虑、不断创新,激发学子们对知识的敬畏与憧憬,而不是让他们在惩罚阴霾的笼罩下,战战兢兢地得过且过。

《中国科学报》 (2015-11-0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