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 10:59:48
选择字号:
高考加分:取消就能带来公平吗


 

储朝晖


 

熊丙奇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王卉

近日,教育部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高考加分项目将被取消,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教育部还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

“早该取消加分了!”这一决策收获不少赞誉,但同时也引发了担忧,取消这些加分项,是否又会回到卷面成绩决定一切的老路上去?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是否有不利影响?

加分乱象

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高考加分有其历史合理性,特别是一批在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的考生,通过加分进入了更好的大学。但随之相伴的加分乱象却成为高考痼疾,为人所诟病。

据《中国青年报》曾刊出的“全国高考加分研究报告”统计,加分乱象至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分过滥。不但加分考生过多,比如某一年重庆高考加分人数甚至是考生总数的17.19%,而且加分项目名目繁多——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从“三好学生”到“见义勇为”,从“教育世家”到“三模三电”等,简直五花八门。另一方面是加分不公示、不透明。

加分也助长日益混乱的特长生评价体系和层出不穷的各类“竞赛”。2014年辽宁270名体优生迫于查处压力主动放弃加分资格,哈尔滨一中学有800名考生获加分,河南漯河高级中学7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占全省总数十分之一;辽宁本溪高中更为夸张,竟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多种体育特长加分服务——每种特长都明码标价,比如足球特长要4万元,游泳特长生(不须下水学泳)7万元至8万元……

现在大多数以所谓游泳、乒球、足球、排球等“特长”加分的学生,混进大学后根本没进入任何校运动队。

“加分落在那些不具资格的人身上,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说。

取消加分的是与非

“取消加分是正确的!”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因为现在加分的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加分的依据也不客观、不公正,加分实际上造成对学生成长的一种伤害,同时还损害教育公平。

有评论认为,无论其初衷如何,加分措施是一项懒政。先不论其中可能牵涉的作弊、特权现象,那种依托于学科竞赛的加分模式,一边使加分成为了一个个“独立帝国”,缺乏社会监督,另一边也让优秀人才的裁决权局限于固定学科中,显得生硬刻板。

储朝晖认为,取消加分,一方面能确立高考的公信力,同时也消除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在储朝晖看来,加分政策最原始的目的是教育公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诚信的环境及有效的监督,并未真正实现当初设定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部分高考加分项目是可以理解的,高考加分已被异化,产生加分教育和加分腐败,既为加分去上各种培训班,增加学生负担,包括加分过程也产生加分造假等现象。

但熊丙奇并不认可一出现问题,就马上把高考加分取消。熊丙奇认为加分造假和加分腐败的根源在于,用单一学分标准来评价学生,把分数简单加到总分上;加分由整个行政部门来主导,导致加分缺乏监督,“应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改革”。

“现在的高考制度没变,取消了高考加分,表面上是公平了,但学生的个性、特点怎么去关注呢?不是又回到了20年前完全靠分数来评价的状态吗?如果这样,仅仅取消,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新的问题就会出现。”熊丙奇表示。

取消之后怎么办

此次取消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表示将配套制定鼓励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关政策,同时自主招生改为高考后进行。

为长远考虑,储朝晖认为还是要建立客观、专业、公正的评价,比如现在已经有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但这两方面过去缺少实践的基础,监督体系、可比性等都还没有建立,短期内很难起到太大作用。但储朝晖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这个过程中,行政权力应把空间让出来给专业组织发展,建立相对独立而专业的评价来解决问题。

治理高考加分乱象,熊丙奇认为应该打破高考录取的总分模式,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即学生以统一高考成绩申请大学,每所大学独立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招生标准,结合统一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大学面试考查和中学特长表现录取学生,这不但让中学获得自主办学空间,也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熊丙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核心问题是落实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会导致权利更加被制约,而现在的自主招生并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学生没有选择权。

“如果学生拥有了对大学的选择权,不就有了监督权吗?不就有了评价权吗?还会像现在这样学校只对行政负责,不对外负责吗?”熊丙奇反问。

由于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这就把选择权交给了受教育者,熊丙奇认为,由此,受教育者才真正拥有监督教育、评价学校的权利,从而最终使大学转变办学理念。

《中国科学报》 (2015-01-02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