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言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8-25 10:33:21
选择字号:
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 退出机制提上议程

 

CFP供图

“零投档”全面爆发

各地高考录取陆续进入尾声,在已经完成高职高专录取的省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

陕西省发布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职(专科)正式投档情况的统计数据,今年1237所高职院校在该省投放了120076个高职招生计划,共有84073名考生成功投档,占到了整个招生计划的70.0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陕西参加招生的文史类有597所院校,其中139所院校在该省遭遇“零投档”;理工类640所院校中,“零投档”院校多达181所。由于陕西省今年的高职(专科)批次填报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也就意味着这320所院校在该省没有学生填报或是填报分数不足。

这种现象不是单单出现在陕西,从公布的投档线情况来看,今年安徽省文理科累计有约120所高职专科院校线上零生源,贵州省今年同样有近160所高职专科院校“零投档”。而海南省理工类中约3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文史类中约5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

记者注意到,在陕西遭遇“零投档”的这些学校,在该省的招生计划并不多,大多在10人左右,主要来自河南、江西、山西、黑龙江、四川、山东等地的高职学校。

据公开报道,2011年,山东省也曾出现“零投档”的现象,当年不少高职学校投档最低分已经降到180分左右,但投档情况依旧不乐观。当地某高职理科183分投档,计划招928人,最终只收到投档98人;当地另一所学院理科186分投档,计划招1016人,最终只收到投档99人;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职学校即使降低到180分也没有一个考生报考,遭遇了“零投档”。而2012年,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后,仍然还有323所院校在山东省不幸遭遇“零投档”,无人报考。

“零投档”主要出现在省外招生院校

相关人士分析,高考人数的连续大幅下降,使得生源规模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减少,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偏见,考虑到毕业后的出路,许多分数在专科线左右的考生并不愿就读。部分高职高专办学质量相对较差,也是被考生弃选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考生考分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高分考生不考虑外省高职学校,低分考生达不到外省招录院校的投档要求,中间考分的考生多数倾向于选择本省高职学校。综合这些因素,造成了投档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差较大。

与外省同类高职学校相比,本省的考生和家长对本地高职学校的学校情况、专业方向、未来就业等方面都更加了解,所以更倾向于报考省内院校。

来自西安的考生家长郑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西安,没独立生活过,如果在外地上学觉得不放心。还是选本地的学校好,离家近周末也可以回家。就算将来毕业了,也好找工作。”

辽宁某职业学院校长告诉记者,由于陕西离辽宁太远,加上现在高职学校也比较多,学生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也属于正常情况。他表示,所在学院的生源90%以上也是来自本省,对于外省的学生,每年也只能招来100多个,学校的招生主要还是以本地为主,除了参加高考由该校录取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通过自主招生得以进入该校就读。

四川省教育厅针对该省专科报考情况分析指出,国家示范及骨干高职学校生源普遍较好。这类学校受到考生广泛关注,成为报考的热门院校。地域优势在招考中表现十分明显,省内招生院校生源火爆,考生报考积极;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生源普遍较好。而生源缺额的院校主要为一些社会知名度不高、位置偏远以及新升格的院校,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的院校生源较差,缺档较多,“零投档”的院校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的招生院校。

高职学校招生的“冰火两重天”

在遭遇“零投档”的背后,却是高职学校招生的“冰火两重天”。记者注意到,即使在省外,骨干校、示范校获得更高的认同,除了极个别相距生源地十分偏远的院校,大部分骨干校和示范校都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招生计划。

在陕西省,比起“零投档”院校遭受的冷遇,一些省内院校可谓受到热捧。文史类有230所院校的最低分高出控制线50分,其中75所院校最低分达到或超过三本线,个别超过了二本分数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高职(专科)批次,有64所陕西省内院校参与文史类录取,66所参与理工类录取,执行计划数分别为44178名和62196名,分别占该批次计划数的89.1%和89.4%,即使一些院校的招生计划达到3000多人,考生投档数也基本完成了其招生计划。

在安徽省,今年文史类院校中有25 所分数线超过了三本批次线,而理科则有11所院校超过了三本批次线,最低投档线文史类超过450分、理工类超过400分的院校数量更多。相比投档线在200分以下的许多院校和120所“零投档”的高职专科院校,其冷热差别可见一斑。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在陕西文理科共投放了90个招生计划,有74名考生成功投档。该校负责招生的黄志祥老师介绍,在制订分省招生计划时,是按照四川向周边省份递减的,“毕竟家长送独生子女到比较远的地方还是有些顾虑”。

他认为,学校吸引学生,主要依靠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业情况,能够让考生、家长口口相传,但招生宣传联盟今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志祥所说的招生宣传联盟是由四川的国家级、省级的骨干校、示范校自发组成的,旨在联合招生。各优质院校整合资源,一起到市、县、区中学,对专科分数段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联盟的形式去招生,影响力增大了,公信力提升了。以往每所学校都去宣传,会受到中学的反感,如今也被他们接受了。”黄志祥说。在该校今年录取的学生中,有630名四川考生的成绩达到了二本线,占到省内招生计划数的16.80%。

高校退出机制提上议程

尽管如此,高职招生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生源减少是大趋势。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增幅快速下降。2008年我国18岁人口为2621万,而2013年这一数字只有1596多万。2013年,初中一年级只招了1493万人,也就意味着18岁人口3年以后就只有1400多万人。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劳动市场、人才市场上,“学士、硕士满街跑,技工技师难得找”的情况大量存在,但社会上漠视、轻视甚至歧视职业教育的风气、制度性设计、政策性规定仍然给高职搭设了天花板。

此外,中高职毕业生不能当公务员的规定、技术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一刀切、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方面制度设计的缺失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年大三,正在实习的许姓高职生告诉记者:“专科出来有点不值钱,像现在一样,我啥事情都做,农民工能干的,都让我们做!本科毕业出来,别人还是瞧得起一些,就算是三本都好些。”

如今考生的选择面更广,不再满足于“有学上”的层面。当不能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时,他们往往会通过出国、复读等方式,重新规划路线。当目前职业教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时,考生和家长“用脚投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师资和实力,你就不能抱怨学生和家长对你有所保留。”这是一所职业院校招生工作人员的肺腑之言。

专科生源的缺乏和低报到率,使得一些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收支和教学。有专家指出,对于“零投档”高校来说,与其占用着大量的国家资金、教育资源勉强维持,却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好的职业规划,还不如将这些高校进行整合,或者退出。如何建立高校退出机制,应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原标题: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