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18 9:45:06
选择字号:
林华:与兰结缘

 

在记者眼里,林华像一株兰花,一阵清风吹过,便在适合生长的环境里,生根、开花、吐纳芳华。

■本报记者 王晨绯

“我们在森林相遇,日夜相守,却不能在城市为伴。不忍让你割舍你的土地还有阳光还有雨露。来年种子撒遍大地,我会为你的绚烂而开怀。”在她的网络日志中,林华写下这样一段美丽的文字。

林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芳华如花,吐纳如兰,她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林中芳华

还记得第一次见林华,她正从兰花资源考察的野外回来。那天下午,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青年科研人员正在植物园进行“野外餐桌”活动。林华一身曳地白裙,在人群中甚像一枝多花指甲兰,虽然晒得有些黑,但面庞清秀,纤瘦颀长。

而后,在她的小院子里,记者看到一棵李子树上,空中阁楼般挂着各种兰花,不下二十种,让人叹为观止。

“都是野外捧回来的,能在李子树上挂活的都是生命力顽强的。”林华告诉记者。在热带雨林地区,她常常攀爬到湿滑的树干上,将附生在枝端的兰花完整地取下,再带回来。

后来,又时常传出她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找兰花了,令听者心惊胆战。

她爱兰花,也懂兰花。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由于兰科植物种子非常细小,没有胚乳或子叶,仅有未分化的胚,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依靠特定共生真菌提供营养来促进其萌发和发育,所以如果能找到一种真菌,利用它来促进种子萌发和获得幼苗,不仅能简化幼苗生产过程,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幼苗回归到自然环境后的存活率和幼苗生长速度。

“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技术的应用,在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回归、药用兰科植物的仿生态栽培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林华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同事合作完成了两项发明专利——“一种获得兜唇石斛种子萌发有效共生真菌的方法”和“一种获得硬叶兰种子萌发有效共生真菌的方法”。

与此同时,他们利用这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已成功分离得到了齿瓣石斛和兜唇石斛种子萌发有效的共生真菌。菌种已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并将开展这两种药用石斛共生种苗的规模生产,实际应用于仿生态栽培中。

兰样人生

作为“西双版纳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濒危状态评估”项目组的一员,林华常常随队野外考察。

科学家们通过标本研究和文献考证等方面的工作,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开展调查,摸清兰科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料,编制该地区兰科植物名录,分析部分重点物种分布范围的变化历史,评估各种兰科植物的濒危状况。这些工作将为西双版纳地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奠定基础。

3年来,林华和其同事跋山涉水,足迹遍及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普文至景东方向、普文至大渡岗方向、勐养保护区、曼稿保护区以及勐海古茶山、亚诺古茶山。西南的山山水水,他们用脚步一一丈量。

他们将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作了详细调查,并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目前已有100余种野生兰科植物被发现。然而,他们发现大部分兰科植物栖息地已被橡胶林及茶地取代,只有少数花小且无药用价值的兰科植物还能残留在古茶树上寻求最后的庇护。

“茶林混交系统本有利于兰科植物的保存,但是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茶农对茶地的大树进行环割,百年大树渐亡渐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林华眼中的西双版纳州兰科植物保护任重道远。

除了野外的辛苦工作,林华将她的生活安排得精彩纷呈。

在野外考察期间,她会利用闲暇之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寻找绣片和民族服装。在她的小衣柜里,各种民族的服饰被清洗得干干净净挂在一隅。投缘之时,她也会拿出银饰来分享收获的不易。她随身带着彩铅,工作累了,就拿出画本,一笔一画地沉浸在自然里。

“我原本是学锅炉专业的,因为西双版纳的美丽来到这里。雨林很神秘,我想一探究竟,没想到就一直生活下来。”在记者眼里,林华像一株兰花,一阵清风吹过,便在适合生长的环境里,生根、开花、吐纳芳华。


 

林华

林华作品

《中国科学报》 (2014-08-18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