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皙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4-8-2 21:17:25
选择字号:
清华解聘教师再追问:评价制度是否需调整

 

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因未达到职称评定要求,校方不再续聘。消息传出,引发该教师部分学生集体请愿,让这一看似平常的高校教师转岗事件进入大众视野。

目前,方艳华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但由此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

学生 “ 请愿 ” 挽留老师

今年4月,在三年一次的述职工作后,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因未达到职称评定要求,根据合同中注明的“非升即走”原则,校人事处判定方艳华不符合续签要求。

消息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中掀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为挽留方老师请愿,校方5天之内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总计4万余字的50多封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教师保卫战”。

一位方艳华曾经教过的学生介绍,方艳华毕业于清华外文系,是很好的老师。虽然只教大一英文写作,但方老师课堂之外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位学生回忆,自己大一时上方老师的课,每周都要交一篇作文,从初稿到终稿,大约4周完成一份写作功课。“我们一个年级两个英语班一共有50多个学生,她每一篇都细心批改并给予很多意见,看完一篇差不多要花1个多小时。”她说,“现在回想起来,大一的写作课算是大学里收获最大的几门课之一了。”

据清华大学校内媒体《清新时报》报道,自2007年方艳华开设本科一年级专业写作课以来,平均每份作业30分钟、每周25小时的批改量从未变过。专业写作训练不同于研究类课题,一线教学占用了方艳华绝大部分时间。

“我不可能有很多精力去做研究,但我是在培养中国最优秀大学生的沟通方式、思维能力,对他们以后走入社会、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其实更有价值。”方老师这样对《清新时报》说。

记者辗转联系上采访过方老师的那位学生。该生表示,目前校方已不接受媒体采访。记者也向方艳华老师邮箱发出采访邮件,但截至记者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受访教师学生大多赞同大学应更重“教”

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在教育界却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大学教师教与研哪个更应该被重视?高校对教师应有怎样的考核机制?受访师生均认为,如果设计的考核机制导致教师只重科研成果,却不重对学生的教授,那么这样的机制需要修正。

一位“985”院校的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应该是教学更重要”,但学校对于老师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等来衡量,对于老师的教课水平却没有硬性要求,“所以老师的科研压力较大,课余时间主要在做科研,很难全身心投入教学”。

“我们学校因为定位是教学型的,所以老师的科研压力相对比较小,学校对于我们的硬性要求比较低,基本上我们都能达到,也没听过有老师因为科研成果不够而被学校辞退的。”一位在北京二本院校教书的老师告诉记者,“对于老师来说应该是教学比科研重要,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备课,会实时更新教学案例,学生反映这样讲课效果很好。”

而对于学生来说,大多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第一职责”。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说:“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科研应该只是一种辅助,从根本上来说老师还是应该注重教学。”

参加“请愿”的清华大学外语系2011届毕业生王蕾认为,“职称固然是评价一个老师的标准之一,但未必能全面衡量她的贡献。哈佛等诸多世界名校都明确表示,大学任职人员最重要的是授课能力。当年基辛格卸任国务卿后有意回哈佛大学任职,就因为提出不想给学生上课而被谢绝。”

高校评价制度是否需调整

方艳华老师此次转岗,主要依据与清华大学所签合同中的“非升即走”制度。据悉,清华大学在1993年开始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希望通过末位淘汰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人才流通。1994年,“非升即走”正式实行,规定“初级职务在达到任职年限后三年内升不了中级;中级职务达到任职年限五年内升不了副高级者,非升即转或非升即走”。

1999年,校方实行有限期与长期聘用相结合的聘用制度,将“非升即走”制度化。新制度强调对新聘人员实行连续合同聘用,规定初级职务最多两个聘期,中级职务最多三个聘期,如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则不再续聘;副教授以上经过一至两个聘期后可长期聘任。同年,清华大学又取消了新聘教师的任职资格证书,代之以具备明确聘期的教师职务聘书,聘任年限与合同聘用期限同步,此后合同制逐步在清华大学推广开来。

方艳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制度存在合理性,跟国外一样,人才流动机制可能是目前为止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但问题在于,“有些任课老师不布置作业,我每个星期花25个小时批改作业,而别人用这些时间写论文。我觉得教学和科研在高校的整体发展里面,可能是科研更重要,毕竟是研究的机构;但是由于一些课程的特殊性,对于教学老师是不是适用于9年‘非升即走’,这是可以讨论的。”

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大学推出“非升即走”政策,用意是激励教师积极向上,并以此优化教师队伍。但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考核的指标由行政主导制定,重视的是教师的显性成果,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获得经费等等,教学也是一项考核指标,但基本上仅是工作量的要求;二是对教师的考核,通常由行政职能部门进行,没有教师同行评价和学术共同体评价,行政部门按行政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这催生了学术的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领路人、学术的推动者,目前由于教师评审与学术直接挂钩,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对教师该如何评审定级,把握教学和学术的统一,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评论认为,清华解聘教师引学生集体情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评价制度存在弊病。“应合理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引导教师把精力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上。”(原标题:清华大学“教师保卫战”事件再追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