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21 12:40:14
选择字号:
猴子出血热困扰次大陆
遏制致命病毒威胁人畜安全成当务之急

 

到2018年,印度全国病毒实验室网络将全面运行。有朝一日,常年暴发的猴子发热将重回森林深处——它原本的归属地。

科学家从森林中收集扁虱,然后研磨,用于KFD病毒研究。

图片来源:R. STONE

在一个闷热的4月天,Hoovanna Gowda慢慢从门廊走到后院蜂房。这位76岁的养蜂人生活在一个名为Kannangi的小村庄里,2月,由于高烧,他昏倒在门廊里。直到现在,Gowda仍饱受关节痛和疲劳的困扰。

“村里的许多人都生病了。”他说,“我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1个月前,村民在附近的森林里无意中发现了死去的冠毛猕猴,凭经验他们就知道这是夸赛纳森林病(KFD)暴发的前兆。在印度,KFD是猴子会得的出血热。在数周里,该疾病席卷了村庄,但万幸的是没有人死亡。

这里是印度西南卡纳塔克邦草木丛生的希莫加地区,自1956年开始,KFD就成了定期“访问者”,当时该病毒主要通过蜱叮咬进行传播。一个病毒学家小组曾将它纳入出血热病毒花名册,并将它置于生物武器高风险行列,仅次于埃博拉病毒和青猴病。

局部威胁

在极大程度上,KFD似乎没有形成比局部威胁更大的风险。年复一年,希莫加地区平均有约400例病例和数十例死亡病例。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Gowda认为自己的村庄幸运地避开了疾病,不过,印度曼尼帕大学病毒学家Govindakarnavar Arunkumar并不同意。

2012年~2013年冬季,该病毒出现了地理性暴发。在数百公里外的班迪普老虎保护区—— 一个著名的生态旅游地,焚烧染病猴子尸体的森林工作人员也被传染了KFD。“这种神秘病毒如何会出现在400公里外的地区,并且中间没有任何疾病迹象。”Arunkumar说,他担心KFD 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疾病威胁”。

KFD的广泛出现为次大陆贫困、偏远和草木覆盖地区带来了新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新兴和动物传染病国家中心的Stuart Nichol表示,印度西南部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人与动物的相互作用也较为深刻,这使得该地区成为病毒出现的热点。

目前,当地卫生官员已经开始应对新到来的另一种蜱传播疾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蝙蝠传播的尼帕病毒以及金迪普拉病毒—— 一种由白蛉传播的新兴病原体,通常会引发致命脑炎。他们希望了解哪些动物病毒正开始让人患病,并且更广泛地传播。“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充当了培养皿。”Nichol说。

发生在班迪普的疾病暴发让科学家开始警惕KFD方面存在的缺口,并且这为人们带来了这样一种感觉,即该国在对抗新兴病毒方面的准备严重不足。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研究热潮后,大部分科学家忽略了KFD。例如,目前尚不清楚该病毒是如何在野外循环的,它与其他近亲在亚洲传播的范围如何,以及每年印度不明原因发热导致的死亡有多少是由KFD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

为了填补这些空白以及应对其他新兴病原体,印度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一个为期5年、耗资1.07亿美元的项目,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60个病毒研究实验室。“我们非常警惕更广泛的威胁。”印度卫生研究部部长、该项目负责人Vishwa Mohan Katoch说,“随着人们到达森林深处,我们就开始冒着接触新病毒的风险。”

深入密林

“扩展能力是个好主意。”英国公共卫生局特殊病原体中心出血热专家Roger Hewson说。目前,15个实验室已经建成运营,另外19个计划今年年底开放。该项目的首个州级机构是Arunkumar负责的马尼帕尔病毒研究中心(MCVR)。今年春天,MCVR利用CDC提供的120万美元经费,在印度西南部启动了一项针对急性发热的流行病学调查。但该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找出打败KFD的方法。“我们需要评估目前的方法,而非盲目遵循50年前的做法。”Arunkumar说。

在树木茂密的森林里,MCVR研究管理者、流行病学家Jazeel Abdul Majeed顶着炎炎烈日,挥舞着一根2米长的竹枝。卡纳塔克邦的居民会定期冒险进入这里收集柴火和树叶。在这里,冠毛猕猴是一种常见景象。它们常常到芒果、腰果等作物种植地中大快朵颐。黑面叶猴和豹子也徘徊在这片树林里。

Abdul Majeed像使用金属探测器那样挥动着竹竿,希望能捕捉森林中的秘密吸血鬼:扁虱。竹竿的末端缠着一块白色棉布,扁虱会被缠到粗织物上。

KFD随着另一种灾难——黑死病,首次出现在这里。上世纪30年代,细菌性疾病——由啮齿类动物携带的感染经跳蚤传播,摧毁了希莫加地区,几乎全体村民外迁。但到上世纪50年代,居住者纷纷返回,伐木辟田,并且放牧和伐木的强度大于从前。

1956年春季,冠毛猕猴和黑面叶猴开始成群死亡。然后,人们开始出现发烧症状,并也开始出现死亡。科学家也开始来到这个村落。

Shivaram Bhat仍然记得那些“洛克菲勒医生”——他们在1957年春天来到这里。如果有人发烧,科学家会为他们采集血样,并带回普纳,在病毒研究中心(VRC)进行分析。Bhat能够用英语与科学家交流,他至今依然抱怨他们用这座村庄的名字为该疾病命名。“没有人愿意与来自夸赛纳的人结婚。这是一个耻辱,至今仍然是。”他说。

黑死病消散后的安置区点燃了KFD暴发的导火索。“当森林完好无损时,猴子很少从树上下来。”Arunkumar提到,这就意味着它们鲜少接触到森林地面携带病毒的扁虱。同时,扩大的种植园和稻田让猴子和扁虱离人类更近。“人与动物间的冲突加剧了该疾病的蔓延。”萨加尔卫生官员K. P. Achyut说。

难以应对

一般而言,KFD在初冬季风雨季结束时出现,春季达到高峰,夏季季风雨季开始时减弱。研究人员从16种扁虱物种身上分离出KFD病毒,但只有一种扁虱(Haemaphysalis spinigera)被认为是主要的疾病媒介物。

起先,VRC主任Telford Work及其同事认为,他们当时在处理黄热病—— 一种蚊媒疾病——通常出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前从未在印度出现过。但当传染病随着季风雨的到来逐渐减少后,他们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新敌人。Work团队在数月内隔离出一种新病毒,它们的近亲是引发俄罗斯脑炎暴发的一种复合病毒。

应印度政府邀请,研制了抵御该复合病毒疫苗的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研究认为该疫苗也能抵御KFD。但在1958年~1959年的实验中,该疫苗完全无效。

但数年中,科学家利用被杀死的KFD病毒制造了一个有适度疗效的疫苗。无论何时,一个村庄附近一旦发现感染病毒的死猴子,卫生工作者会立刻实施免疫措施。但防护效果十分短暂。

另一方面,在印度之外设置“哨兵”十分有必要。1995年,KFD病毒的一个近亲——Alkhurma出血热病毒,出现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地区附近,首先感染了那些屠宰羊和骆驼的人们。基因数据显示,这种新病毒是KFD病毒的后裔,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到中东地区,渠道可能是候鸟身上携带的感染KFD病毒的虱子。在那里,KFD病毒突变成Alkhurma病毒,2010年这种新病毒又扩散到埃及。

同时,印度的KFD病毒也开始出现变异,更具传染性和致死性。Arunkumar认为,印度正在远离对KFD病毒暴发的“下意识反应”。在普纳,国家病毒研究院正在进行针对KFD的新抗体实验。2012年底,该研究院开始在该国首个生物安全等级4的实验室里处理这些危险病毒。到2018年,印度全国病毒实验室网络将全面运行。有一天,常年暴发的猴子发热将重回森林深处——它原本的归属地。(张章)

《中国科学报》 (2014-07-21 第3版 国际)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