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应向伟 李原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13 10:57:44
选择字号:
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之花开满山谷

科技特派员俞旭平给老百姓现场讲解。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将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入浙江,至今已有11个春秋。寒来暑往,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走进乡村,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贴心人,也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报记者 应向伟 通讯员 李原昭

最看重“荣誉村民”称号

见到俞旭平的时候,前一天他刚帮村民销售掉前一年剩下的菊花。“现在他们主要通过电话和我联系,但是每年种植、采收和加工这些重要的时节,我是一定要去的。”

2003年,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俞旭平作为首批科技特派员,被派驻到淳安县枫树岭镇。“当时没想到,离杭州仅200公里,会有这么穷的地方。”他回忆说,当时许多农民盖起了房子,但贴不起瓷砖、装不起玻璃,窗户是用塑料薄膜钉起来的。交通也非常不便,顺利的时候需要5个小时,而遇到刮大风、下雪的时候,他整整走了9个小时才到。更为特殊的是,枫树岭镇是前后四任省委书记的帮扶联系点,领导对枫树岭的发展特别关注。“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山区农民的期待。”俞旭平说。

除了这些压力,还有更多挑战摆在俞旭平面前:“我是研究中药材的,科研是强项,但是对于如何打开局面、带领乡亲们致富却是一头雾水。”幸运的是,枫树岭镇原本就是药材之乡,只是由于效益不好,未形成特色和规模,他的专业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经调研,俞旭平根据枫树岭山场面积大、耕地紧缺的特点,提出规模发展木本中药材。

最终他选择了既是药材又是色素提取原料的栀子作为突破口,至今已将栀子种植面积扩大到9600余亩,所产栀子因品质优异,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成为畅销产品。2007年起,他又将桐乡的杭白菊引入这里,也成为镇上的拳头产品。同时为了解决鲜菊花加工难的问题,俞旭平又通过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在当地投资建设了加工厂,让农民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俞旭平的努力,如今枫树岭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48万亩,全镇中药材收入达到529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4.38%,是2003年俞旭平下派时的5倍多。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0083万元,其中药材贡献了2951元。在他的帮助下,当地的中药材合作社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300多万元增加到3265万元,带动农户4971户。2008年起,俞旭平还担任了淳安县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首席专家,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从5.3万亩增加到8.3万亩。

11年来,俞旭平因为贡献突出,受到的各级各类表彰很多,2009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13年获评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我最看重的还是下姜村授予我‘荣誉村民’的称号。”俞旭平如是说。

永留乡间的“农民博士”

泰顺县司前镇黄桥社区坐落于洞宫山脉深处,靠一条17公里的蜿蜒山路与外界相连。2003年,这里还叫黄桥乡,是当地最不发达的乡镇,通向外界的山路铺着石子,交通极为不便,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下大雨时还常常停电。就在这年4月,浙大博士、浙江农林大学老师邵志鹏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这里。

“我活了60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人。”曾在黄桥卫生院工作32年的郑昌胞对记者说道,“一个博士能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待住,没有叫过苦,是很不容易的。”据郑昌胞回忆,邵志鹏住在条件简陋的乡政府,不怕山高路远,天天下到村里。为了实现毛竹低改项目,他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为此经常误了饭点。由于过了饭点,做饭人就回去了,他经常是热水泡着剩饭来解决。

邵志鹏对自己不上心,对乡亲们的事情却从不含糊。乡亲们凡是在种养殖上有什么不懂的,他都会帮忙,甚至有些非自己专业上的事情,他都义不容辞。郑昌胞记得有一次他请邵志鹏吃饭,饭桌上有一道鱼特别好吃。邵志鹏问起才知道是当地三插溪水库养的,但由于水库落差大、水流急,放水的时候,鱼也会跟着流走,为此当地的乡亲非常苦恼。虽非自己的专业,但是邵志鹏回去后便着力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需要投资1万多元做专门的拦网来拦住鱼。乡亲们拿不出钱,邵志鹏就自己筹措了资金,到丽水去做了拦网,自己找车送来,然后亲自把网装上去。“可惜的是他去世之后,后面人没有管理好。”郑昌胞说。

黄桥是泰顺的毛竹之乡,有1.8万亩的竹林,但是农民的亩产只有242元,如何进一步做好毛竹的文章是当地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当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下派的时候,黄桥乡政府便要求能够派一位懂竹笋加工的专业人员,希望提高竹子的附加值,最后选定了邵志鹏。

“他也是农村出来的,非常朴实,第一眼看上去不像博士,人也很亲切,没有给人隔阂和距离感。”时为黄桥乡书记的齐圣阳回忆道。当时邵志鹏回杭州的时候总会带一兜子当地的竹笋,然后带回学校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当时乡里有个车,但是他从来没有用过。”当时交通不便,要回一趟杭州,邵志鹏要倒两次车。“现在很内疚,当时为什么不送一送他。”虽已时隔11年,但回忆起来,齐圣阳眼泪仍止不住流了下来。

2003年12月31日,距离邵志鹏来黄桥四个多月,竹笋加工的想法在邵志鹏的推动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当时,厂房、机器的详细图纸已经画好,场地已经落实,投资人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去景宁县的一家公司考察,然后回来大干一场。孰料,当晚从景宁回泰顺途中遭遇车祸,邵志鹏和投资人双双罹难,“农民博士”永远留在了乡间。竹笋深加工的梦想也因邵志鹏的离去戛然而止。

消息传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学习邵志鹏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亲手栽下了“邵博林”。如今11年过去了,他的精神如同“邵博林”一样郁郁葱葱。虽然竹笋加工没有做起来,但是以科技特派员为依托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正在拔地而起,新的特色农业正在这片土地上打造,邵志鹏的精神也正在通过新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

服务浙江特色产业

如果说个人科技特派员是单打独斗,那么团队科技特派员就是针对一个产业团队作战,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我们将学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农民的增收致富结合起来,推动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推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鲍滨福说。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累计向全省22个经济欠发达县(区)70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222人次的个人科技特派员,组建18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和1个法人科技特派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香榧和山核桃是浙江特色干果,无论在营养价值还是药用价值上都很高,但是原来主要依靠野生的树种,人工种植的新品种很少,嫁接的技术缺乏,栽培的成活率也不高。为了攻克这些难题,农林大学的干果团队就从技术研发上开始入手。

“我们从1998年开始研究,当时全校的科研经费90万元都不到,很多老师都拿出自己的工资来做科研。”团队负责人吴家胜教授介绍说,虽然起步艰难,但是当科研成果出来之后,从国家到省里,各项经费开始投入进来,并且有两项科研成果摘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时候,他们觉得当初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经过他们的努力,山核桃和香榧的成活率分别提高到了90%和40~50%,适宜嫁接的时间也大大延长,挂果时间也从原来的15年左右缩短到了8年,甚至更短,大大提高了效益。

他们的成果不仅让农民受益,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工商资本的注意,许多老板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两大产业,前期他们雇佣农民照看幼苗,后期结果之后则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得山核桃和香榧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树。

技术也是老百姓面临的难题,许多人文化程度较低,掌握起来困难,而如果由团队成员一个个去解决又不太现实,于是他们便发起了“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他们从各乡镇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山核桃种植大户,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如果我们碰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病情,就拍照发微信,经过老师指导之后,再告诉农户。”临安市湍口山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卫东对记者说,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能让其他地区的种植户及早防范。据他介绍,经过不断的科技培训和经验推广,当地山核桃亩产从几百斤增长到了几千斤。“科技特派员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孙卫东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6-13 第11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