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静 马跃华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4-30 13:34:01
选择字号:
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近日,厦门大学5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三。

成绩的背后,是厦大以“研究”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的努力。近年来,厦大将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实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打破“铁饭碗”

2007年8月底,厦门大学发布2008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2008年起,厦大将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消公费生,并全面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金额和受益面。

回忆起六年前厦大下决心推出的这项改革,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涛说,这项改革不仅打破了以往公费研究生的“终身制”,而且改变了老师们几十年来有没有经费和成果一样招生的“旱涝保收”习惯。

厦大校长朱崇实介绍说,通过多年来改革不断深入,厦大逐渐淘汰了一批“三无”(无科研、无成果、无经费)教授,打破“铁饭碗”。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加强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改革将更多的学生“推”进科研中,并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

根据SCI检索论文数据统计,厦大的研究生对该校科研贡献率已达54.65%。2013年,以厦大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及其子刊上的论文数达7篇,创历史新高。

力挺“真金子”

只要学生身上有闪光点,厦大就会给足他们阳光。

早在2003年,厦门大学就启动了“优秀博士培养计划”,对那些学业成绩优异、科研创新潜力较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进行资助。迄今,已资助近200名博士生,投入经费近500万元。

厦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工说,“优秀博士培养计划”不仅给了入选者充足的经费,还加强了导师组力量,强化对学位论文撰写的指导。“这就使得计划的入选者能静下心来做研究。”

“基础创新科研基金”项目则是厦门大学2011年开始的另一个力挺“真金子”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举措。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敢想善想,哪怕是一些稀奇古怪或者异想天开的想法:因为在厦大校方看来,创新观点往往就是由此而来。

放眼“大世界”

两个月前,借助联合培养项目,厦大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刁瑜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刁瑜将从中欧比较的视角对高职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正当刁瑜在这所世界闻名的研究性大学中学习时,她的100多名厦大“小伙伴”们也在美、法、英、德等近20个国家的一流大学中访学或交流。

近年来,厦门大学高度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将高层次留学生教育与出国出境交流项目作为主抓重点,形成了“内外兼修”的双轨模式。厦大尽其所能为研究生创造接触异质优秀文化的机会,放眼“大世界”,拓宽国际视野、增长学术见识、了解前沿信息。自2007年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启动以来,厦门大学已有500多名研究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2009年,厦大启动研究生短期国(境)外交流访学项目,迄今已资助107名博士生进行短期国境外交流访学,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37人次。

据了解,目前厦门大学正积极推进国际化师资培养和储备计划的实施。2014年厦大将争取选送30位左右优秀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报通讯员李静 本报记者马跃华)(原标题:《“改”出一片新天地——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