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4-2-24 9:58:05
选择字号:
环球时报:对抗雾霾,我们远非众志成城
 
中国中东部等地区连续雾霾天,波及约13%的国土面积,其中33个城市重污染,这在社会上引起更多不满和烦躁情绪。雾霾对中国的综合影响显然在加重。
 
对雾霾的纯科学认识仍不系统、完整。它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哪些、有多严重,都尚无权威结论。科学不强大,人们的认识和信心就少了附着点,今后社会对雾霾反应的不确定性或许要比雾霾本身的不确定性更高。如果雾霾的严重性继续增加,不排除某个时刻在某些人群中出现针对雾霾的恐慌。
 
中国需要同时加强对雾霾的科学研究和治理,以及把它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问题高度重视。不要以为伦敦、洛杉矶等都经历了雾霾,我们就可以“自然化解”它。雾霾在欧美出现时,社会的承受力同今天不一样,在互联网时代,今天中国的回旋空间则要相对小得多。
 
中国过去的污染都是局部的,雾霾第一次把各地的污染大范围连成一片。这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尤其是,中国社会一方面在失去对付雾霾的耐心,一方面又在继续增加生成雾霾的源头。
 
中国虽有上下对雾霾的真实痛恨,但全社会向雾霾宣战的决心却远未化成每一个成员的参与热情,面对雾霾,中国人并未“众志成城”。
 
舆论仍热衷于对过往形成雾霾责任的追究,这当中有一部分人是对“抨击政府”感兴趣,他们强调今后治理雾霾的责任也应主要由政府承担,要公民承担义务的呼吁很容易遭到吐槽。
 
一些科学家指出,雾霾的最大成因很可能是烧煤,而煤是中国这些年发展的支柱性能源。现在每年仍要多烧1亿多吨煤,别说减少,即使不再增加烧煤,短时间内在中国可能吗?大家都要蓝天,但如果让一些人少用电,少取暖少用空调,谁会愿意?
 
让人们少开汽车,最管用的办法大概是限号行驶,但立刻就有名人宣称个人开车的那点污染,就相当于在自家小区里“放个屁”,这种毫无根据的民粹主义说法获得互联网上的大量掌声。
 
马云23日说,把空气治理好,首先要把心态治理好。他认为今天的浮躁心态就是我们心里的雾霾,今天的雾霾也是我们心态的写照。我们不记得在他之前还有过哪位“超级社会名人”这样谈论过雾霾。
 
中国前些年显然低估了工业污染的严重性,这种低估,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从去年开始的大范围严重雾霾给全社会敲响警钟,也给政府上了一课。但我们现在怨声载道没有用,光空喊要求“政府作为”,如果我们大家不真正行动起来,政府的“作为”就只能是空许诺,因为几十亿吨煤是全中国人一起烧,每年增加的近两千万辆车,绝大部分都是私车。
 
治理雾霾,是对中国社会集体真诚的一次考验。责任感和自私心在社会成员的层面究竟是什么状态,将随着治霾的逐渐展开浮出水面。也许过去我们对雾霾的厌恶还都是直觉性的,它影响的还主要是我们的心情。当越来越多人倾向于相信它会危害自己的身体时,他们是否积极响应“从我做起”的号召,这对中国治霾的前途将至关重要。
 
现代化的难度看来比我们原来想的更大更多。雾霾是对中国人这个阶段现代化的一道“天花板”吗?我们同样不太清楚。我们今后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在继续发展和维持生态之间把握最佳平衡。我们是13亿多人啊,这个国家“平衡”的概念,是那些发达的“小国们”无论如何体会不了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