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洁 唐悦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4-2-21 15:26:22
选择字号:
失雪等于失血:气候变暖时,冬奥何处寻
 

19摄氏度高温下的索契冬奥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届冬奥会。 (Erich Schlegel 东方IC/图)
 
冬奥会各举办城市一直饱受气候困扰,索契也不例外。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到本世纪末,19个前冬奥会举办城市中,将剩6个还具备举办条件。索契冬奥会的尴尬,已经给冬奥会的组织者以及申办城市提了醒,这其中即包括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和张家口。
 
“一切都取决于天气”
 
墨镜、海滩、比基尼,高频出镜的“索契三宝”。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还天寒地冻的时候,最该冷的索契却热出了世界纪录——动辄19摄氏度的高温,甚至热过2004年夏天的雅典。
 
为防体温过高,参加女子10公里越野滑雪赛的美国队员苏菲·考德威尔和萨迪尔·比约恩森一身短打出场,大雪地搭配无袖衫亮瞎全场。
 
为避免气温升高发生意外,2014年2月14日的高山速降比原定时间提早一小时开赛,障碍滑雪则推迟五小时。
 
即便如此,对于空中技巧、U形池等雪上项目而言,多余的温度是致命的,选手摔伤事故频发。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队队长刘忠庆。
 
不仅索契,冬奥会各举办城市一直饱受气候困扰。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暴雨加缺雪,组委会负责人甚至进寺庙祈雪。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因为缺雪,商铺和饭店打出“想念雪”的牌子。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组委会不惜动用300辆卡车和数架直升机运雪。
 
中国国内的冬运会也不能幸免。2012年初在吉林举行的第12届冬运会,因吉林市正经历暖冬造成的缺雪,北大壶滑雪场提前几个月就出动几十台造雪机,24小时不间断人工造雪,还组织人力背雪上山,代价高昂。
 
用技术手段应对冬奥会“雪荒”已是常态。
 
2013年索契遭遇“暖冬”时,组委会就已经准备开始一场“冰雪保卫战”——斥巨资在赛场附近修建了储雪设施,花费一年时间囤积了45万立方米的积雪,还购置了500套造雪机,以备不时之需。
 
按照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的说法,“一切都取决于天气”。
 

近十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最高气温统计。数据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何籽/图)
 
被忽视的气候变暖
 
索契冬奥会的比赛开始前,一个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的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最新研究,而该研究则为冬奥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暗淡图景。
 
从2013年春天开始,研究团队的丹尼尔·斯科特教授和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收集和分析冬奥会的历史数据。此前他们在气候变化和旅游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已经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一个模拟无人造雪情况下日常积雪深度的模型。
 
这项名为全球变化与旅游业的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有条件举办冬奥会的地方会越来越少。
 
如果全球变暖的预测相对准确,到本世纪末,19个前冬奥会举办城市中,将只剩6个还具备举办条件,而索契将不在名单中。即便基于最保守的预测,几十年后,也将只剩11个还能胜任。
 
而那些适合比赛的、更冷的山区城市可能不具备容纳众多运动员、观众和组织者的基础设施。“冬奥会合适地点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一些传统的冬季旅游区域处于危险中。”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也表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我们选择低排放还是高排放模式,对这些冬季运动区域的影响会很不同”。
 
另一个数据也触目惊心。冬奥会举办地2月的白天平均气温,从1920年到1959年的0.4℃,经过了1960年到1990年的3.1℃,在本世纪内预计将上升为7.8℃。到本世纪中,前冬奥会举办地还要升温1.9℃到2.1℃,到本世纪晚期,这一升温更是高达2.7℃到4.4℃。
 
在罗伯特·斯泰格尔博士看来,新技术的发展将抵消一部分气候变暖对滑雪场的影响,比如更不易融化的人造雪。但这样一来,冬奥会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成了问题。
 
事实上,即便不缺天然雪,为了保持硬度又不易融化,从跳台到雪道,人工造雪等技术在冬季运动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采取人工措施的必要性源于气候多变、变化幅度的增加,以及冬奥会本身的重要性。”罗伯特·斯泰格尔表示。
 
这意味着,对于赛事组织者而言,将气候因素导致冬奥会项目取消的风险降到最低的关切远胜于气候变化本身。
 
正是看到了巨大反差——冬奥会组织者一边花大价钱临时解决技术问题,一边忽视长期的全球变暖,全球变化与旅游业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奥运会这样一个处于风险中的全球性体育竞赛,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真正重视。
 
为此,上述研究小组建议将冬奥会的举办权给予那些气候上适宜且有高标准环保法律的地方。“以天然雪为基础的旅游业比冬季奥运会本身更具未来,因为它们能够在冬奥会之后,更久且更实际地使用奥运场馆。”
 
乐观的中国,“不确定”的气候
 
索契冬奥会的尴尬,已经为其他冬奥会申办城市提了醒。
 
2013年11月,中国奥委会宣布支持北京、张家口联合的“北张组合”,以北京的名义申办2022年冬奥会。很快,“北张组合”的场馆规划选址揭晓,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主要负责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担大部分雪上比赛。
 
2014年2月9日,信心满满的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还代表联合申办代表团在索契冬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阐述申办思路。
 
在又一次的申奥热情下,北京期待重演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张家口则寄望于搭上奥运概念拉动当地经济。
 
和其他申奥城市一样,北京和张家口早早就做起了气候预测方面的准备。
 
北京市气候中心曾对外解释,冰上项目均在室内进行,对气温、降雪要求不多,北京足以胜任。而计划承担雪上项目的张家口,地处蒙古高原边缘,是燕山、太行山山脉余脉的交汇处,当地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水。
 
让张家口乐观的还有每年1月到2月份平均8场的降雪数据,而1、2月份,按惯例正是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张家口冬季较长,从11月初持续到来年4月初。可能将作为冬奥会滑雪场的崇礼地区,近10年雪季累计降水量达到514毫米,年均降雪厚度达1米以上,积雪期长达8个月。
 
此外,张家口位置更靠北,冬季气温较北京低,积雪时间更长,也利于雪场进行人工造雪。此前,张家口市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正在实施的云州水库调水工程,蓄水量1亿立方米,年可调水0.3亿立方米,可保障人工造雪用水。在出现降雪极端偏少年份时,可以通过造雪满足冬奥会对雪量的要求。
 
相对于北京和张家口两个申办城市的热情乐观,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提示注意“不确定性”。巢清尘在中国气象局工作多年,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科学家。
 
据她介绍,本世纪以来全球温度仍是上升的。全球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4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以外,其余13个均出现在本世纪。中国的变暖仍然明显。但2001-2010年冬季(12-2月)东北和华北北部温度是变冷的,张家口和北京位置处于华北中北部。再具体到冬奥会举行的时间,比如北京今年1月-2月15日都是比常年偏暖,但2月1-15日是偏冷。
 
“这些都是过去的规律,对未来的预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仔细分析。”巢清尘依据当年曾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天气保障的经验认为,冬奥会的时间选择需要分析后给出天冷的可能性最大的时间段。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主任李铁铮看到的则是,“大家都很关注冬奥会,却很少想到气候变化会让冬奥会无雪可滑。”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申办成功)八年后的气候变化是否会影响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比赛很难预测,虽然人工造雪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一些赛事难题,但他提醒注意两个字,“代价”。
 
(南方周末实习生彭扬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