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瑜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24 10:19:32
选择字号:
“蛟龙”号首潜海底热液区

12月23日,“蛙人”在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解缆。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摄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陈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这是我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到海底热液区下潜作业。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金属结核区和富钴结壳区复杂得多,不确定因素更多一些,面临的挑战也更艰巨。

据介绍,这次下潜深度预计在2700米至3000米,计划水下作业时间6小时。主要任务是复核潜水器各系统功能,熟悉作业环境,开展近底观察,拍摄高清照片和高清录像。如能搜寻到合适作业对象,研究人员将测温并采集热液喷口流体,采集地层水样品并测量环境参数。若条件允许,研究人员还将采集生物样品、岩石和硫化物等。

“蛟龙”号22日在印度洋首次下潜时,发现潜水器入水后出现电路故障。在潜水器回收后,工程技术人员排除了故障。

“向阳红09”船于11月25日从江苏江阴出发,执行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和第三航段科考任务,12月15日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其间随船科学家在印度洋进行了一些常规调查。18日,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母船驶离毛里求斯路易港,前往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开展科考作业。

今年6月至8月,“蛟龙”号在中国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圆满完成了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第二和第三航段都将在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作业,计划“蛟龙”号下潜20次,预计明年3月中旬返回青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