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30 8:53:07
选择字号:
我的苦涩谁知道
海水稻:耐盐碱水平高 缺少大项目支持

 

湛江海水稻的发现,将助力育成耐盐碱品种。然而,无论产量还是口感,海水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再过几天,陈日胜在湛江海边种下的水稻就能收了。这能在海边生长的水稻被称为“海水稻”或“海稻”,有耐盐碱的特性。

“海水稻耐盐碱水平较高,是很好的种子资源,我们应该支持这方面的育种工作。”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专家表示,对于包括海水稻在内的耐盐碱水稻,当务之急是培育稳产、高产品种,但还缺少大的项目支持,仅凭科学家个人兴趣驱动。

从品系到品种

1986年11月的一天。陈日胜与一位水稻方面的专家一起在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生长情况。正当他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他发现了一株比人高出一半,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

“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它的稻穗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果实剥开来,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陈日胜说。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今年9月1日,该品种正式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布,被命名为“海稻86”。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孙宗修印象中,目前海水稻品种并不多,“大多数还称不上品种,因为没有经过育种环节和品种审定,只能称为品系或者特异种质资源”。

不过,发现的海水稻还是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湛江的海水稻,对我们今后利用、育成耐盐碱好品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是看看这个品种在其他土地上能不能用。”谢华安告诉记者,对于这样的水稻品种,应当予以开发利用,“海水稻种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

产量口感还要改

11月上旬,陈日胜的2000亩海水稻就熟了。“亩产量不高,大概300到400斤。”陈日胜告诉记者。

与超级稻1026.7公斤的纪录相比,海水稻的产量看上去相当单薄。

与常规水稻相比,从种子变成粮食,海水稻“劫难”重重。“在盐水条件下,一些秧苗会死掉,或者可能无法分蘖、抽穗、结实。”孙宗修说,因此,海水稻亩产三四百斤就不错了。

据2010年中国盐碱土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盐碱荒地和盐碱障碍耕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渍土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

孙宗修表示,如果在这些寸草不生或是产量不高的地方种上这样的耐盐水稻,对我国粮食安全将提供很大的支持。

“应对粮食安全,一是高产品种傻瓜化种植,二是低产田要想办法提高产量。”在孙宗修看来,后者的效果会更明显。

不仅如此,海水稻的口感也不尽如人意。湛江市遂溪种子站站长陈华文告诉记者,当地的海水稻“不好吃”,偏硬一些。

“这个稻种的膳食纤维含量会高一些。”陈日胜说,2012年他曾将样品送至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进行检测,数据表明,其淀粉含量比普通水稻低,其他含量均比普通水稻高。

“选育海水稻这类耐盐碱稻种,首先要解决稳产、高产问题,而‘高产’就是要让水稻能够在正常年份下的产量和主栽品种相仿,在灾年,如台风引起海水倒灌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主栽品种产量的75%到80%。解决了产量问题后,再通过进一步的杂交选育,解决口感等品质问题。”孙宗修说。

支撑计划存隐忧

如今,作为海水稻种植地之一,湛江遂溪县正在盘算着将这个“不好吃”的稻米变成品牌。“海水稻种植在大田里,病虫害很少,基本上不施肥,不喷农药,绿色环保。”陈华文告诉记者,他们期望当地政府能将这种特色水稻推广到农民中去,引导农民更多地种植。

不过,作为地方农业部门下属的种子站,稻种推广实力有些捉襟见肘。“海水稻是我们当地的特色稻种,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农民自发地去种植。在引导农民种植的工作方面还比较欠缺。”陈华文说,尽管当地有数百亩的海水稻,但是还是以常规水稻种植为主。

此外,科研实力不足,也让种子站力不从心。“品种改良光靠我们地方种子管理站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确实很难。”陈华文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有时候尽管项目经费不少,但是分配到县镇等地方层面的金额少得可怜。

孙宗修介绍,前不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中列入了“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不过,他对该项目的管理模式仍存担忧。“如果简单照搬工业管理模式,总负责势必成为总包工头,经费层层分包、提成和克扣,形成干活的经费不足,耐盐的支撑计划很可能仍然沿用此模式。目前,很多研究都是育种人士凭借自己的兴趣在做。”孙宗修说。

《中国科学报》 (2014-10-3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