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黄艾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30 10:33:50
选择字号:
同济:工业4.0从概念走向现实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黄艾娇

一个机器人根据订单,从一堆原材料中抓取一根加工棒,放入机床加工,随后将第一道工序加工好的半成品放入另一加工设备继续加工,待加工完毕取出成品,再置于一移动托盘;智能照相机对成品进行拍摄,成品的信息被写入托盘内的电子标签;托盘传送至成品区,另一机器人自动识别托盘内电子标签信息,将合格品放入成品货架……

这是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的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里,记者目睹的一幕幕真实场景。这一实验室由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联手德国PHOENIX CONTACT公司,历时一年共同筹建而成。

“当前世界工业发展进入了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陈明介绍,“工业4.0”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寓意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工业发展新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全球引发极大关注,掀起了新一轮研究与实践热潮。我国对这一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高度关注。

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指明新方向。

为了让工业4.0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基于长期与德国高校、企业成功合作的平台和成果,携手德国企业界合作伙伴PHOENIX CONTACT公司积极酝酿、规划“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建设方案,并推进方案实施,历经1年时间共同建成这一实验室。实验室将采用开放模式,服务于同济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及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

在该实验室,记者看到,这里有机器人、数控车床、数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设备,也有机器人滑行导轨、变频传送带、智能照相机、多台服务器、控制软件和服务软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与服务软件,对这里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实现了人、加工件与机器的智能通讯与协同工作。

“一条流水线上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各不相同。”陈明介绍,各加工工件携带了电子标签,内置了所有用户定制化的加工任务,它可自行与机器人、机床等加工设备进行通讯,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务,并可智能检测产品质量。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有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和大规模有限定制,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据悉,该实验室还将引入智能立体仓库、AGV自动导向车等硬件,实现“工业4.0”实验室的横向集成,届时将力争纳入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主要的生产元素与资源,建立起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成为我国生产制造业构建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科学报》 (2014-10-3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