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15 8:33:52
选择字号:
熊丙奇:高考成绩“被调包”折射出什么
 
■熊丙奇
 
这被看做是一场“戏”。
 
今年高考结束,福建考生杨婷婷8月1日网上求助,反映高考成绩“被调包”,分数“缩水”200多分。随后网络同情声援“泛滥”。考生提出复查试卷,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查卷后告知,杨婷婷语文答卷作文部分空白,得分为0。杨婷婷及家人不满复查结论,坚称有写作文。迫于舆论,福建省考试院向媒体公开了杨婷婷高考答卷的扫描复印件和原件,结论如初。如今,没亲眼看到原卷的杨婷婷一家仍没有放弃继续搜集证据,走法律程序。(《广州日报》8月8日)
 
其实,就在福建省考试院公布复查结论,以及答卷扫描复印件、原件之后,还是有很多网友持怀疑态度,而导致舆论风向转变的是对杨婷婷本人的质疑——杨婷婷在网上公布一篇作文,据她描述,是根据记忆复写的高考当天的作文。然而有网友将杨婷婷的这篇作文进行了文本比对,指出多处抄袭,鉴定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脚踏实地”拼凑而成。南安一中的学生杨万泉将自己的成绩在网上公布,他是2013年福建文科考生,已被福州大学录取。他的分数是585,排名671名。“而杨婷婷说自己586分,却排684名。”——也就是说,如果这场风波就此平息,凭借的也不是教育考试院的回应。
 
单从逻辑而言,高考成绩“被调包”一事,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假如教育考试院要对高考成绩动手脚,会傻到在公布成绩之后再对成绩调包吗?同样,假如教育考试院可以对高考成绩调包,为何不直接改高一名学生的分数,还用得着改低一名学生的分数,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吗?而且,如果一个人的权力可以达到改高考成绩的地步,也就不需要改成绩而是直接上某所大学了。可是,这“调包”的消息,有如此多网友相信,其根源在于目前的考试组织、评价缺乏公信力。教育考试部门必须进行深思。
 
有网友不理解,为何教育考试部门不允许考生、家长直接参与复查试卷,而是通过纪检部门、媒体进行见证。这是规则使然,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考生对高考成绩有怀疑,可以提出复查,但复查只查分不查卷,即看各项分数相加是否准确,而不会拿出试卷,允许考生、家长共同复核试卷。
 
这一规定在不少网友看来不近情理,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如果学生可以参与复查试卷(并对试卷重阅),这将是极为庞大的工作量(以一省50万考生计,仅5%考生提出复查,就将有2.5万名考生的试卷复查),很难操作。另外,我国高考阅卷采取匿名方式,为防止作弊,甚至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不得用不一样颜色的钢笔,不得在考卷上留下“记号”之类。如果允许拿出试卷复查,那整个阅卷将全部乱套——知道姓名后复查试卷,不创造新的作弊机会吗?事实上,在以往高考成绩复查过程中,就曾出现这样的作弊事件。
 
很显然,允许考生参与复查试卷,是不现实的。而这一风波暴露出的根本问题是,我国高考是由行政部门组织,由行政部门赋予权威,不像美国的SAT 、TOEFL等测试,是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靠市场竞争获得地位。由于考试被行政垄断,缺乏市场竞争,近年来高考接连出现错题事件,作弊丑闻也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有考生称成绩被调包,是很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并让人信以为真的。
 
提高我国高考评价的公信力,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建立考试市场竞争机制。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考改革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新模式。按照这一改革思路,高考考试应不再由行政部门组织、评价,而应该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高考成绩也不能再作为唯一的高校选拔、录取学生的依据,而只是提供给大学作为评价学生的一方面依据。实行这样的高考改革,考试的公信力才会逐渐建立。
 
眼下,则要在高考阅卷的公正,高考招生的阳光、透明方面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这起风波中,考生声称自己在网上查到的分数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教育考试院还是考生,都没有提到“高考成绩单”。通常而言,省教育考试院在提供网上查分服务的同时,还会把成绩单打印出来,由学校交给学生,或者直接邮寄到学生家里,以作为高考成绩的最终凭证。这也是提高高考公正、透明的一方面工作。如果有成绩单作为凭证,成绩调包的风波会闹得这么大吗?
 
《中国科学报》 (2013-08-15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