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8 8:04:11
选择字号:
李国杰院士谈大数据热:近期力戒忽悠

李国杰

 
■本报记者 肖洁
 
“其实,生物信息学、脑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早就采用数以PB级计的大数据,却没能引发大数据浪潮。大数据如今引起各方重视,主要还是因为它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和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我国开展大数据研究,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和经济界学者的积极性。
 
大数据在经济领域应用的一个有趣案例,是通过社交网络预测股价涨落。社交媒体监测平台DataSift监测了社交网站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当天Twitter上的情感倾向与Facebook股价波动的关联。在Facebook开盘前,Twitter上的情感逐渐转向负面,25分钟之后,Facebook股价便开始下跌。而当Twitter上的情感转向正面时,Facebook股价在8分钟之后也开始了回弹。最终当股市接近收盘、Twitter上的情感转向负面时,10分钟后Facebook的股价又开始下跌。该机构得出最终的结论是:Twitter上每一次情感倾向的转向都会影响Facebook股价的波动。
 
“预测股价,是公认的很难做到的事,但大数据分析也能发挥作用。”李国杰说,“其他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也许大数据分析都能派上用场。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多实践,实践出知识,实践出理论。只有当每个领域的数据分析做得相当深入时,才能提出数据科学的共性问题。”
 
虽然大多数单位其实仍处于“小数据”处理阶段,但李国杰认为,企业和政府部门都不必太在意自己正在分析的是不是“大数据”,更不必花精力对各种名词和定义作无谓争论。“只要在纵向上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在横向上有较丰富的记录细节,通过多个源头对同一个对象采集的各种数据有机整合,进行认真仔细的数据分析,就可能产生大价值。”
 
李国杰还提醒,要对我国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基础落后有清醒认识。由于我国人口最多,网民也最多,许多人估计我国每年新数据的增量应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仅就数据量而言,我国还不是数据大国。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报告,2010年美国新增数据量为3500PB,欧洲为2000PB,中国仅为250PB。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新增数据量仅为美国的7%、欧洲的12%。
 
“当然,大数据的关键并不在数据量的大小,而在于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高低。”李国杰说,“但在大数据领域,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也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现在涉及大数据的会议很多,但李国杰觉得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未必真正理解大数据的重大意义。“许多人对变革性技术的效益估计往往是,近期过于乐观,远期估计不足。”
 
他自己的判断是,如同云计算、物联网一样,近几年内大数据的市场规模不会很大,全世界大概只有数百亿美元。但是,大数据市场的增速将是传统IT产业的好几倍。“对近期的大数据市场不能估计过高,不能自己忽悠自己。开展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一定要有长远眼光。”
 
《中国科学报》 (2013-01-2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