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22 14:46:29
选择字号:
石油测井放射隐患有望根除
 
本报讯(记者谭永江)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原创发明的“一种密封型伽马射线源的制备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悉,如果该专利被广泛使用,长期困扰石油生产领域的放射性石油测井放射污染隐患,将得到根除。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平均综合含水已超过80%,但采收率仅为30%左右,油藏范围内仍有50%的石油可采。一些老油田和新开发的油田,为保证石油的稳产高产,普遍采用“以水驱油”的方式,通过注水实现多次采油。因此,只有在油田开发期对储层进行剩余油饱和度动态监测,弄清水淹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制定合理的注采方案,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在传统的石油开采过程中,为及时了解井下地层油气的含量和分布情况,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密度测井,将铯-137放射源装入管状测井仪器进行测量。就像人体放射体检吞入“钡餐”一样,经放射扫描后,可探知“病灶”(油气的含量和分布)。由于铯-137的半衰期有30多年,业内公认的安全期限在300年后,因此一旦发生坠井,就必须进行打捞。鉴于测井仪器细小、油井较深,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的经费投入。而如果打捞失败,为避免放射源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封井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封井不但造成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地层、地下水的辐射污染仍不可避免。
 
该专利发明人之一、河南省科学院研究员遆永周介绍说,新专利用半衰期只有11.7天的钡-131或8.04天的碘-131替代铯-137,运用独特的方法制备出含同位素的化合物,贮存在密封的容器中。放射源的强度可根据用户需求,保证测井效果。即使不慎坠井,测井仪器成本可忽略不计,三个月后,坠源油井辐射量可等同于自然环境中的安全辐射值,不会影响油井的持续生产。
 
《中国科学报》 (2012-06-22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