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5-2 15:21:42
选择字号:
评论:大学用什么吸引高端人才
 
我们要纠正拉人撑场面,只谈“票子、房子、位子”的偏向,坚持以国家发展、事业需求为原则引进人才。
 
近年来,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项目进入了政府重要计划。提供优厚条件吸引学有所成的高端人才回国发展,这本是国家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媒体的报道和官员的发言中出现了一种倾向:一提人才引进就是百万年薪、花园洋房、高额科研经费,甚至让人闻到了攀比的味道。
 
回顾我国近现代学术、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大学的发展史,海外学成归国的学者们功不可没。很多海外归来的前辈学人,在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关头,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国效力,至今仍然受到全民族的尊敬和爱戴。如今,我们有能力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这当然是国力增强的体现。但是,我们也要弄明白,引进人才的目标是什么?高端人才回国的诉求是什么?大学该用什么吸引人才、凝聚人才?
 
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各有一批海外学者学成归国。当时国内条件很差,无论个人收入还是工作环境都无法与国外相比。那些优秀的学者回国,其动力当然首推爱国心与责任感,再就是当时的文化环境、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这些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不计物质得失的学者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下,我国的发展速度、规模远超上述两个时期,对于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面对强盛的国力与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发展、空间大是当前海外学者选择回国的主要动因。笔者与几位有海归经历的大学校长交流,大家都认为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其回国诉求首先是事业,是人生价值与学科志趣的实现,是创造的愉悦,是对学术精神的追求。那么,相应地,高校对于人才的遴选也必须秉持这一方向。
 
首先,大学引进高端人才必须先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再去物色人选。选一个人,除了业绩、论文水平,更要考虑他回国后在学校、学科当前及将来的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学校发展的大格局中,同类同质的人才引进最好不要过多重叠。在年龄梯度上也要有一个优化设计,重心放在年轻人一边。
 
其次,大学对于学者的吸引力重心是学术科研环境,其中首推大学文化。一位海归学者谈道,自己之所以在美国休斯敦人类遗传中心工作多年,是因为那里的科研文化好。后来转到斯坦福大学,也是因为发现其科研氛围活跃,教授们都看重创新思维,力主合作交流。回国后,他一直致力于移植这种学术文化,建立教授俱乐部,给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搭建交流平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还有的学者表示,高校需要竞争,需要一些指标管理,但也不可过度功利,要给学者们营造潜心治学的环境。
 
再其次,大学要着力组建科研团队。现在多数学科的科研都不是单兵作战,许多海外学者回国求职首先考虑是否有志趣相投、能力互补的同行组成团队,以及能否招到好学生。因此,大学创建新学科时最好能吸引几位学识、能力互补的学者搭帮回国,并为其配备科研能力强的助手。同时,在组建科研团队时要不拘一格延揽人才,看能力而非只看在高校的资历、职称及论文篇数。
 
必须注意的是,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影响大学文化。在敲定初始聘用条件后,学校在任用、晋升、退出机制等方面对海归、本土学者要一视同仁。
 
我国大规模吸引海外人才的计划,已引起一些发达国家关注,这说明行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笔者认为,我们要把好事办好,纠正个别地方拉人撑场面,只谈“票子、房子、位子”的偏向,坚持以国家发展、事业需求为原则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这项工作还必须有学术界的参与,充分听取学者群体的意见。对于人才的评判、甄选,既要看业绩,也要看价值取向,强调诚信与奉献精神;既要引进学术、科技,更要引进先进的学术文化、团队精神。引进人才为的是学科建设、学术提升,这是百年大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