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30 15:27:58
选择字号:
沈志云院士:高铁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
 
■本报记者 陆琦
 
近日,科技部印发了《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继续提高列车速度”和“实现高速列车谱系化、智能化”的目标,称这是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发展的战略需求。
 
听闻这个消息,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颇感欣慰和鼓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他说:“这个规划抓到要害了。”
 
谱系化、智能化并不容易
 
所谓谱系化,指针对不同需求,形成200、250、300、350公里时速的高速列车系列,且列车零部件可互换。“谱系化的核心是标准化,而这也是之前比较欠缺的方面。”
 
以日本为例,该国高速铁路建设最早,但标准最低。因此,在当前世界潮流为发展时速350千米及以上高速列车的背景下,日本遇到了线路标准低的限制。
 
而就最小曲线半径、线间距及双线隧道截面积3项主要指标而言,我国的标准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国际铁路联盟(UIC)目前只有针对时速300公里的标准,对超过300公里时速的高铁,国际标准还没有制定,这要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来制定。”沈志云说。
 
关于智能化,沈志云有一个大胆设想:乘客拿到火车票时,便可知道该趟列车的安全系数。
 
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个性化、全寿命、实时安全的监控中心,对投入运营的每一列车的每一次运行,都实时给出数量化的“服役安全可靠度”数据,同时配合调度中心,进行实时安全评估和监控。
 
为此,首先必须把列车变成一个自感知终端,即能感知运行外部环境、实时运动状态、关键部件信息等;其次要建立可靠的无线传输系统,克服高速移动、频繁切换、带状覆盖、电磁干扰等困难,将终端信息实时准确地传到监控中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与调度中心平行建立运行安全实时监控中心,既为列车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修基地提供信息,还为负责高速列车制造全过程的工程科学提供原始数据。
 
“这是理想状态,如果能够实现,我们将前进很大一步。”
 
在沈志云看来,实现高速列车谱系化和智能化并不容易,尤其离不开基础研究。“只有基础研究强了,才有发展后劲。”
 
提速不等于不安全
 
提高速度是交通运输的永恒主题。此次规划提出要继续提高列车速度,有人担心速度越快越危险。对此,沈志云予以否定。
 
速度是高速铁路大系统的自变量,如果线路确定的运行时速是350公里,那么就会围绕确保350公里时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来制定标准体系。“只要把安全技术体系及监控机制进行落实,就能保证安全运行。”
 
沈志云指出,高速铁路安全是靠技术来保障的,并不是速度越低越安全。比如,就在甬温线“7·23”事故发生后不久,印度也发生了列车追尾事故,而当时的车速只有每小时30公里。“因此,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体系,降速照样会出事。”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6000公里高速铁路,届时,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就将突破1万公里,也就意味着‘四纵四横’中的‘四纵’差不多完成了。”在沈志云看来,中国高速铁路成网具有最大运量的诱发能力,必将成为绿色交通的骨干。
 
“我国人口很快会超过14亿,城镇化率即将超过50%,将来还要达到60%或更高。因此,我国高速铁路网诱发的客运市场将为世界最大。在如此强大的市场支持下,即使全球高速铁路亏损,中国高速铁路也会赢利。”沈志云坚定地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4-30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