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德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4-16 14:07:41
选择字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大学要与浮躁功利保持距离
 
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全民教育观念的功利性倾向越来越浓。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教育的本质,阻碍了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削弱了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切实关注。
 
教育的功利性倾向首先是对人的评价标准上表现出对分数的苛求与偏执。我们不能简单地反对或取消标准,因为如果离开了分数,可能连基本的公平也做不到。但分数至上的观念已经渗入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成为束缚探索精神、压抑创造性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其次,对大学专业的评价标准上表现出对就业取向的急功近利。如今,不仅是家长、学生在就业时急功近利,希望一踏出大学校门就能得到较高的职位,相关部门也要求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与就业挂钩。这种心态的产生和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但大学首先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高等教育组织,而绝不仅仅是为当前社会输送普通职员的技能培训机构。尤其是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高校,更应该自觉拓展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引领的功能。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即便有些学科看似冷门,但只要它是社会发展和知识积累所需要的,大学就应该为其保留一席之地。
 
功利性教育的另一倾向,是对大学办学效益的评价标准上,表现出对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太过短视。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功能之一,大学必须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作为,但是不能极端化。学术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大学学术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若长时间、过分强调大学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会诱使大学偏离自身的使命,追逐短期效益,既而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学要与这种浮躁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个宽松安静的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引领社会、着眼未来、进行原创性研究等方面自由探索。如此,大学才能真正为民族育人才,为国家储智慧。
 
要扭转教育的功利性倾向,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参与,而大学仅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作为大学,要克服功利性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回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上来。
 
现在中国有2700多所不同类型的大学,不同定位的大学应错位发展。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培养学术型、创业型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汇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用于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一个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来理解服务社会这一理念。大学应着力发挥人才和学科综合的优势,侧重定位于服务社会这个大链条的上游和中游,以协同创新的大思路统筹高校与行业、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化。
 
期待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抑制、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取向。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实现创新发展,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为人类的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