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一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8 8:58:00
选择字号:
北大斯坦福中心:为未来领导者和思想家架一座桥
 
■陈一凡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北岸,一座中式风味浓厚的“四合院”刚刚落成。回廊往复、雕梁画栋之间,传统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座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里传出的却不是朗朗的古文读书声,而是或激烈讨论,或侃侃而谈的异国语言。
 
这里是北京大学刚刚成立的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以下简称“斯坦福中心”)所在地。3月21日,该中心的落成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时机成熟了”
 
“斯坦福中心将成为北京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两校合作,以及中美两国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这样评价道。
 
据介绍,作为斯坦福社区的公共资源,斯坦福中心设立的目的是成为斯坦福大学师生在中国执行研究、教育项目的基地。未来,斯坦福大学将有10个院系、项目在该中心展开活动,其中包括医学院亚洲肝脏研究中心、农村教育行动工程等已经开展的活动。
 
另外,该中心还将向斯坦福师生提供包括北大在内的国内高校教师的合作机会。这也是美国顶尖高校第一次在中国重点大学校园内设立实体建筑。
 
事实上,北京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双方师生间互访的日益频繁,包括斯坦福北大分校项目、斯坦福孔子学院等一批合作成果陆续产生,为最终斯坦福中心落户北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我们深知自身承担两个任务,首先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而实现的前提,就是要更好地理解亚洲,理解中国;其次是推动伟大的观念、发现和发明的产生,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在这方面,中美更应该加强交流,并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引领作用。加之北大与斯坦福已经有了长期的友好关系,我们觉得设立一个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此次带队来华的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这样说。
 
帮两个国家走到一起
 
不久前,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全程参与了习副主席的接待工作。在斯坦福中心的成立仪式上,骆家辉在讲话中提到了那段回忆。
 
“习副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进行了成功的会谈,这无疑对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我认为意义同样重大,甚至更加重大的,则是习副主席与美国普通民众的接触与交流。”骆家辉说,两国普通民众的交往对于两国间的关系加强具有着特殊意义。在这方面,斯坦福中心的成立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不仅仅标志着两国大学合作的新时代,也为两国人民之间建立起了新的桥梁。”
 
骆家辉表示,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必须共同面对一些双方关心的国际性问题,而在此之前,双方必须更好地彼此了解。“对双方风俗习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认知,是进一步加深了解,进而共同面对其他困难的基础。而要做到相互了解,就必须加强两国普通人民之间的交往。比如更多的学生交流,更多的旅游、商务合作等。”
 
目前,美国在华留学的学生人数为1.3万人,而相比之下,16万中国留学生正活跃在美国校园。为增加中美双方的交流,奥巴马曾专门制定计划,希望未来几年,将美国赴华留学人数增至10万。骆家辉表示,斯坦福中心的成立,正是这一进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始。
 
“我要祝贺两所学校,因为你们通过建立这一中心,不但为未来的领导者和思想家架起了一座桥梁,还帮助两个国家走到一起。”骆家辉说。
 
“这一天不会等太久”
 
以往,中美两国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更多集中在文化领域,此次斯坦福中心的建立是否会打破这一常规,将合作触角伸向更广泛的领域?
 
在仪式结束后的媒体见面会上,随团来访的斯坦福大学工学院院长吉姆·普拉默(Jim Plumme)向媒体表示,至少在工科领域,中国在未来必然会发挥更大作用。“对我们的学生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还要了解中国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普拉默说,他们在未来将推动不同领域的合作。
 
作为一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享誉世界的大学的校长,约翰·亨尼斯在回答《中国科学报》记者关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时表示,在斯坦福大学,校方历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挑战教授,要求他们向教授提出各种问题。“我们要求学生敢于质疑教授教给他们的知识是不是正确的。这一方法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力的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亨尼斯认为,中国大学比世界上任何大学的发展都要迅速,这得益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政府在建设大学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他相信在未来不久,中国大学在世界舞台上将起到更大作用。而至于如何能早日使国内大学跻身世界前列,他表示需要优先发展几所重要大学。“相关部门还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和人力,建设顶尖大学,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让我们等太久。”亨尼斯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3-28 B1 大学周刊)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