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学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11-10 10:37:40
选择字号:
研究生招考今起现场确认 考试临近心态是关键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今日(11月10日)起至14日将进行现场确认,考生需携带二代身份证、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等。考试临近,专家提醒,考生切勿迷信押题,更不要相信所谓“包过”广告,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和作息时间,做好应试准备。
 
考生有效证件仅可用二代身份证
 
与往年规定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不同,2013年研招简章明确规定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需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此外,在参加初试时,考生也需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现场确认时,考生还需携带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以及其它招生单位或报考点规定的相关材料。考点工作人员将对考生身份信息等进行核对,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也要进行核对并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报考点选择北京、河北和四川的考生已在网上报名环节进行了网上支付,其他一律都是现场确认时缴费。针对有极少数考生反映网上报名后未成功缴费,四川招办发公告接受现场“补票”。
 
此外,现场确认时还将采集考生图像信息,考生需注意面部整洁,避免电子图像模糊不清。
 
海天考研首席全程规划专家、院校专业资深分析师吴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考生,一定要关注现场确认时间,每年都有很多人错过这个环节,徒留“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
 
“包过”广告满天飞 考生切勿迷信押题
 
2013年研究生考试将于1月5日至6日举行。临近考试,网上各类押题、卖答案、替考等信息逐渐增多,“包过”广告也是满天飞。
 
部分网站在醒目位置打出“押题之王”、“无‘泄’可击”等广告语,并称已开通2014考研“包过班”,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另有网站在其显著位置标注“私密人脉”,称在面试、录取等环节,可为考生提供院校私密人脉资源对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校园内多个公告栏被该类广告信息占据,甚至连部分教学楼厕所都未能幸免。
 
吴睿说,其实每次考试前都会有很多该类广告,建议考生不要去相信所谓“卖答案”相关信息,因为但凡对考卷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是纯粹不可靠的。另外,对于网上各种押题,考生也不要太迷信,否则只会害自己。
 
招生部门特别提醒,考生不要购买所谓“研究生试题”,以免上当受骗,不要寻求“枪手”替考,也不要充当“枪手”替他人应考,违者将受到严厉查处。
 
今年对于研究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罚的力度也加大,招生简章中加强了考试安全管理,将“违规处理”单独列为一项,强调了对违规和作弊行为的严肃处理。
 
无需过分关注竞争形势 最后阶段要调整心态
 
目前全国报考总人数尚未公布,但部分高校已公布的报名人数引发部分考生担忧。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均比去年有大幅提升,增幅超20%。
 
对此,吴睿表示,名校或者就业形势好的个别热门学校,报名人数每年增长20%这很正常。另外,这个增幅摊牌到每个考生所报考的具体学校和专业,其实人数并不会特别多。因此,考生不必过于担心,否则易产生“考前焦虑症”,反而影响复习效果。
 
吴睿表示,距考试还有60天左右,对于考生来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心态调整好,“其实考研考的就是一种心态。”
 
其次,考生应好好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很多学生都是晚上精力特别好,习惯在晚上看书做题,这种作息规律根本不利于考试,这类考生要在身体、心理两方面尽快作出调整。
 
第三,考生要做好应试的准备。很多考生在平时答题特别好,但真正上了考场,发挥就很不好,小错误不断,甚至都不能在规定时间答完题,这类考生就是应试能力太差。吴睿建议考生给自己限定时间,完全按照考试情景做模考题。
 
第四,加大对自己薄弱科目的复习力度。考研是“一线否决制”,除了总分数线之外,还有单科分数线,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单科线上惜败。
 
第五,要根据各个科目的特点去复习。比如政治,现在起应多关注时政方面的热点。英语方面,要加强写作方面的训练。数学应该着重把握一些常见题型和重点章节,此外,一定要把做题的速度练起来。另外,近期很多学校公布了一些专业课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可能发生变化,考生要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此外,一些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尤其是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虽然初试时不考专业课,但考生不能等到初始考完后再去准备,因为时间根本来不及,吴睿建议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抽空准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