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益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5 8:39:33
选择字号:
一位美国企业家眼中的中美科技差异
 
■本报见习记者 吴益超
 
以科技成就的两项原始衡量标准,即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各国大学的排名为依据,美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头号科技和创新强国。
 
尽管在这两方面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但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异军突起,也引起了世人瞩目。
 
这种中美两国间的科技差异对比,同样引发了美国企业家玛丽·斯皮奥的注意和思考。
 
玛丽·斯皮奥是美国Next Galaxy数字媒体公司总裁。近日,在她来华访问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就中美两国的科技差异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企业家“不差钱”
 
除了企业家的头衔外,斯皮奥还是一位太空科学家。她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工作,29岁时就已经是一个卫星通讯小组的领军人物。
 
提起中国今年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飞船,斯皮奥表示:“它的升空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对全人类也是一个更好地认识世界的机会。”
 
不过,令这位有着科学背景的女企业家所惊奇的,远不止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此番中国行,让她结交了不少中国企业家。
 
不过,这些企业家让斯皮奥有些意外——他们似乎“不差钱”。
 
“我曾问一位中国企业家,他创业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他给我的回答竟然是:人才。这个问题要放在美国,我得到的答案肯定是:钱。不过,这也证明了中国的科技投资环境很棒。”斯皮奥说。
 
“还有一位企业家很苦恼地对我说,自己的公司有五万名雇员,但并不成功,原因是缺乏创新力。但在我看来,一个拥有五万名员工的企业,在美国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了。”斯皮奥说,中国企业家这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皮奥表示,正是这种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美国硅谷的公司到中国拓展业务,由她创办的Next Galaxy公司也开设了中文站点。
 
对于未来在中国投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她表示充满了期待。
 
企业和政府资助各有利弊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中国高层次人才数量不少,但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相当一部分人才由于各种原因被浪费。
 
同时,我国科技投入体制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因此有人担忧,与企业注重实际效益相比,政府往往以论文数量、项目数量、经费数量作为衡量科技人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这样会影响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造成科研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不高。
 
对于这个问题,斯皮奥有着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各有利弊,不能以偏概全。
 
“其实,无论从政府还是企业获取资金,对科技进步都是有帮助的。但我觉得,来自政府的资金会鼓励那些真正为了科技进步而潜心研究科学技术的人,让这项研究真正有益于社会和行业。”斯皮奥表示。
 
她解释说,VC(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永远只关心某项技术能创造多少商业利润,这会让科学家们感到“压力山大”,难以调动他们真正的积极性。
 
中国市场是一片沃土
 
近年来,回国发展的海归人数激增。教育部今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1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18万人,同比增长近40%,这其中不乏中国年轻科学家的身影。
 
对此,斯皮奥认为:“吸引这些年轻人回到自己国家的原因,正是机会。不仅是他们,一些美国科学家也选择到中国发展,这和如今的美国市场日趋饱和有很大的关系。与此相比,中国市场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正等待着适合它的人开发。”
 
她同时指出,中国人在美国创业,并没有受到区别甚至是歧视待遇,“相反,很多中国人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里做管理层”。
 
“创新一直是美国的传统,美国文化始终尊重和重视创新人才,就像当年尊重爱因斯坦一样。”斯皮奥认为,创新需要良好的教育,中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我在中国看到,各个体系都非常支持教育,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也都比较高,几乎全社会都在鼓励孩子读书。”
 
斯皮奥说,中国教育注重学术,管理相对严格,而美国教育注重寓教于乐,管理相对松弛,她期待将这二者的优点相互结合,互相补足,“那样,我们将拥有一个近乎完美的教育体系”。
 
《中国科学报》 (2012-10-15 A3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