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2-1-4 10:48:52
选择字号:
评论:“曹操墓”验下DNA,没什么大不了
 
从对待科学的态度而言,文物部门对DNA采样请求不必沉默,回避就会失去主动权。更何况,比对DNA的结果与判断墓主人是不是曹操,还差很远。
 
曾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的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近日表示,6支曹姓家族有92%可能性为曹操后代,已基本锁定了曹操的DNA,因此希望与河南文物部门联系,为“曹操墓”主人进行DNA采样,但近两年间,后者迟迟未有答复,由此引发多方围观和议论。
 
一方提出挑战,一方不肯接招,自然会引发围观。可以预料,如果当地一直沉默,挑战还将持续,还会引来更多的围观。因此,从科学态度出发,河南文物部门对DNA采样请求不必沉默,更不应拒绝,回避就会失去主动权,说不定还会失去一次真相的探寻。
 
现代科学技术介入考古、历史研究,不仅是必然,也符合科技服务于社会生活和创造文明的潮流。其中,分子生物学就提供了一种基因检测鉴定技术,服务于生活和研究的很多方面。DNA测序早就应用于亲子鉴定,服务于司法中的刑事侦查,也已经介入考古、历史等研究领域。提取“曹操墓”出土人骨进行DNA测序,以判定墓主人的身份,正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原历史真相的一种尝试,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在“曹操墓”扑朔迷离、真假莫辨、质疑声久未平息的背景下,对于文物主管部门来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DNA采样、验证,就可以赢得主动权和解释权,也能对“曹操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提出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而如果回避的话,难免会让外界怀疑本已定案的“曹操墓”背后是否还有新的隐情。
 
更何况,从现阶段科学发展的角度讲,对“曹操墓”出土人骨进行DNA测序的结果,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曹操墓”出土人骨年代久远,加上保存的方法和接触人员的多少等因素,DNA信息是否受到污染以及DNA测序的结果如何,还很难判断。
 
即使DNA测序提供的结论是,“曹操墓”出土人骨DNA与曹姓家族的DNA有90%以上的相似性,或反之有90%以上的不相似性,其中也有很大的解释空间。DNA污染固然是一个原因,而曹操后人的DNA是否可靠或基因是否变异,也是一个因素。对于如此多的不确定性,申请鉴定方和主管方其实都姑且可以当成一个测试,而不必有“一锤定音”的压力。
 
因此,回到“曹操墓”本身来说,单靠DNA测序并不能得出“曹操墓”主人是否为曹操的结论。除此之外,还得采取多学科的方法,甚至采用热释光法对该墓地出土的陶瓷器物进行测年等,综合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该墓的主人是否为曹操的结论,为“曹操”验明正身。
 
有关各方如能真正秉持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则“曹操墓”测DNA就不会被过度阐释,当然,更不复杂,也不敏感。
 
□张田勘(学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