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鲁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8 9:50:38
选择字号:
陈鲁民:贺袁隆平院士

 
■陈鲁民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日子。近日,袁隆平院士又为国人送上一份厚礼,他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926.6公斤,登上了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我们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他的辛勤劳动!
 
民以食为天。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现在每公顷生产的稻米可养活27人。到2050年,每公顷必须养活43人,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袁隆平院士研制的中国杂交水稻将为完成这一任务建立奇功。据专家介绍,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就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帮助人类告别饥荒。这可是个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件事的意义都不过分。
 
袁隆平院士虽已进入耄耋之年,却是一个仍旧在不断创造奇迹的人,总是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在庆功会上,他喜气洋洋地说:“实现亩产700公斤的目标,我们用了4年时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我们又用了4年。这次亩产900公斤目标获得重大突破,我们用了7年。”他满怀信心地展望前景,“也许十年左右时间,等我变成‘90后’时,中国超级稻就可以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袁隆平院士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不胜景仰。从1960年在试验田里发现那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开始,袁隆平院士就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年轻时他曾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这个梦,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几十年如一日,正如去年温家宝总理在祝贺袁隆平80寿辰的书信中所写:“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在“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之外,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还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帮助。一个中国的农业科学家,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泽被中国,造福世界,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发已千茎白,心犹一寸丹。”袁隆平院士的雄心壮志让我们深感振奋。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就在于他始终抱有远大志向,始终坚持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始终坚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雄心壮志+拼搏精神+科学态度,铸就了他的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可以肯定,大千世界,行行业业,只要有了袁隆平院士这种精神和境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在向现代化进发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和袁隆平院士一样,自强不息,奋斗拼搏,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也有一些人,胸无大志,未老先衰,蹉跎岁月,一事无成。和袁隆平院士相比,他们应当自惭形秽,更应当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赶上前进的队伍。
 
袁隆平院士是科学大师的同时,他还热爱文体活动,有着快乐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他能把小提琴拉得悠扬婉转。袁隆平曾获全省男子自由泳亚军,他多年坚持打排球。袁隆平常说,自己有着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更有20岁的肌肉弹性。
 
人生有大志,何处不翻飞?我们要向袁隆平院士看齐,胸怀大志,奋力拼搏,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用汗水和智慧,在神州大地上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科学时报》 (2011-09-28 B3 科学与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