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玉芹 吕振 李莎 来源:山东商报 发布时间:2011-9-13 15:48:42
选择字号:
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加盟山大文学院
 
9月1日,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来到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报到,受聘为该校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来到山大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本科生上课。今天(9月13日)上午,他就要登上山大讲台。山大文学院院长郑春告诉记者,为了上好第一学期的课,暑假期间,温教授与夫人便定居山大,在炎热的夏季便把大量书籍从北京的家中运来济南。
 
趁着学校暑假搬来成箱书籍
 
“今天在知新楼遇到温教授了!”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李莎告诉记者。李莎说,以温教授的学术地位,来山大应该是承担学术任务,估计本科生很难见到他。然而,温儒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来山大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本科生上课。
 
“这个学期就开课,而且是本科生的大课。”温儒敏告诉记者,这是来之前与学校接洽时他就提出来的。“我在北大差不多30年,连续的、几乎每隔一个学期,最多两个学期,都要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成了习惯。” 资料显示,1984年已经留校任教3年的温儒敏继续师从王瑶攻读博士研究生,成为北大中文系第一届博士。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即便后来担任了北大出版社总编辑、北大中文系主任,还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他依然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课。
 
郑春告诉记者,为了上好山大第一学期的课,温教授与夫人暑假期间就定居山大,并在炎热的夏季把大量书籍从北京的家中运来济南。从新学期开学第二周起,温教授就要给中文系大三本科生讲授《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多。从2012年开始,温先生将在山大文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对于三十年来坚持本科教学,温儒敏这样解释道,“看一所学校的水平,主要看培养学生的程度。”对于山大关于“培养中国最优秀本科生”的提法,温儒敏表示“非常认同”。
 
中文系就应培养“写家”
 
当下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强调技巧性和死记硬背,让很多学生们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温儒敏认为,到了大学以后,要想办法让他们沉下心来,尤其是文科学生,要养成读书、思考和写作的习惯,特别是像文史哲、中文,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中学的底子往往就没有打好,到大学就要补课。”他认为,大学文科生应和当前浮躁的风气保持距离,沉下心来,多读一些书,有读书的兴趣,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写作能力、思考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温儒敏特别看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个文科的学生出去以后,他的思考能力,分析、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最终都要体现在写作上。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对社会来说,也很需要能写的人才。”温儒敏说,人文学科是育人的学科,从大学人文学科出来的学生要比一般人更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写作能力则是其中主要的方面。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应当能培养“写家”。能写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思想力。
 
特别欣赏山大通识教育
 
从去年开始,山大提出把兴隆山校区打造成通识教育基地,并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文史类传统优势专业院系的新生迁至该校区。山大还在原有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基础上,规划并设置了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其中包括国学修养、艺术审美等七个模块。对此,温儒敏表示赞赏。
 
“人才培养有规律,不要全都奔着职业化训练”,温儒敏认为如果要培养比较高端的人才,还是要注重打基础。一开始就做职业训练是不妥当的。而“基础性训练”,指的是培养学习、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光在从事关于本专业的技能上的培养是不足的,需要接触人类文明最精粹的部分,要让自己过一遍,带着自己生命的体验过一遍,让自己的精神人格得到充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理科、文科学生都需要一些基本的素养,要读一些最基本的书,读一些经典。
 
“现在中学生读书情况是很糟糕的,只读概要,看电视,没有阅读的习惯。”温儒敏感慨地说,读书要通读,读整本书,而不是读梗概。“哪怕你读得少一点,读几本,也要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透露说,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很快就要公布了,其中就提到“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之所以选山大 年轻时就向往
 
采访温儒敏,最绕不开的问题恐怕就是他选择来山大的原因了。
 
翻开温儒敏的履历,发现他的名字与三个地名有关:广东紫金、广东韶关、北京。广东紫金是他的籍贯;广东韶关是他196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的地方;北京则是他读大学、硕士、博士,乃至工作的地方。他的名字从来没与山东大学联系在一起过,甚至是济南。“之前我从未来过济南。”温儒敏说。
 
按照北大规定,教授博导63岁退休,少数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可以适当延缓退休。今年65岁的温儒敏尚未完全退休,聘期也还没有到。但温儒敏觉得“北大的教授比较多,适当流动一下很正常的,不好老是占着在职的名额”。当然,以他的身份和学识,退休后仍是国内外知名大学高度关注的人物。温儒敏说,以前也有一些学校请他去,他都没有去。“南方或海外有些学校待遇比这里更好,但我岁数比较大了,生活也可以,不图这些东西。”
 
温儒敏说,他之所以选择山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在北大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二是山大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是学术重镇,也是他年轻时很向往的学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山大这个响亮的名字”。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则是济南离北京比较近,“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因此,尽管之前并没有来过济南,他还是选择了山大。“郑春教授一联系,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决定了”。而报到之后,山大也没有让他失望。“感觉到山大学风淳厚,也比较大气。”温儒敏说。
 
面对信息爆炸 学生不会处理
 
在本科教学一线坚守三十年,对这些年以来本科生所发生的变化,温儒敏无疑最有发言权。他说,别说近三十年,就最近两三年,学生都有很大变化。“现在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关注的面比较广,从互联网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比老师还多。但他的思维方式是跳跃的、拼接的,有时候很难形成自己核心的看法。”
 
“信息过量,对他的分析能力都有影响。”温儒敏说,“并不是你了解的信息越多,能力就越强。”由于不实信息越来越多,有时信息过量又来不及处理,会给人制造一些幻想或误解。“他们从互联网上得到某种信息,就很极端地认为自己了解到很多,但他并不知道怎么去判断,容易陷入相对主义,也不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
 
“全球化与信息过量给人类带来方便,也带来困扰,很难简单说好或不好,人类对此似乎还来不及准备。”温儒敏表示,现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面对的问题,是人类几千年没有碰到过的,某些负面东西可能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
 
当今人们普遍有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们很难找到什么东西能让心灵安定下来。“我们原来某种程度上相信的一些东西,现在好像都不怎么起作用了。”没有信仰、没有终极关怀,结果就什么都很功利,什么又都不敢相信,这可能就是普遍感觉焦躁的原因之一。
 
温儒敏说,普遍的焦躁并不只是社会变动的产物,更有价值崩塌精神失衡的原因,大学人文学科应当关注这一现实课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尽量缓解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大家都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温儒敏说,“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政治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重新学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