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海峰 来源:科学时报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1-8-2 9:35:34
选择字号:
刘海峰:两校互竞的变味

 
□刘海峰
 
名人吵架好看,名校掐架也会引来众人围观。7月初,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因招生问题发生的公开叫板,便是引起公众热议的焦点事件。
 
7月1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在学校网页上发声明称有“李鬼”假冒复旦大学在部分省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且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在转发该微博时直接称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7月2日晚,上海交大招生办网站也发出一份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其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声明称,上海交大招生工作实施的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高校招生竞争历来有之,但如复旦、上海交大两校从“暗战”转入“明战”,甚至在官方微博上互相发表声明,还是第一次。最后,在教育部主管部门的干预下,7月4日下午,两校各自将学校网络上的声明撤下,事件才逐渐平息。
 
复旦、上海交大因争抢优秀生源而起的这一场冲突,暴露的只是国内名牌大学生源大战的冰山一角。抢夺优秀生源是“两校互竞现象”中最突出、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掐尖大战”、“挖墙脚”、相互贬低宣传、竞相开出高额奖学金争取高考状元……情况愈演愈烈,竞争有时已经到了白热化、几乎令个中人窒息的程度,可以用“残酷”、“惨烈”,甚至“恶性”来形容。近几年,北大、清华两校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复旦和上海交大,因此,这次除了复旦和上海交大接到了教育主管部门指令停止在网络上干仗的电话通知外,清华、北大两校招生办的负责人还被叫到教育主管部门去当面接受训示。
 
这次事件透露的信息,清华、北大在各省招生,有的是找到当地一把手来帮忙做说客。重点中学或省级示范高中追求的是“北清率”(或曰“清北率”),学生上北大、清华哪一所都好,但对北大或者清华的招生人员来说,高分考生特别是状元选择哪所大学可大不一样。
 
据我所知,多年来,国内顶尖大学在各省的招生工作组人员,在高考分数即将统计出来的时刻,有的甚至深夜守候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生办,尽量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得考生信息,一旦获得名单,立马打电话给高分考生,尤其是各省的状元。而且名牌大学互相很注重探听“对家大学”在同一省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市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想方设法要比对方高出一分都好。
 
2009年,北大、清华等9所一流大学结成中国大学的“常春藤联盟”。但北大与清华、复旦与上海交大在生源等方面向来竞争激烈,一旦自由选择,从自主招生的联考结盟格局来看,它们都不会与自己的宿敌在同一个阵营中,9校联盟中部分大学是同床异梦。
 
过去我在文章中曾多次论述到“两校互竞现象”,就像自然界中存在双子星一样,在群雄并起的大学生态中,两校互竞是一个出现概率很大的现象。谈到竞争对两校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往多偏于正面,经过复旦交大这次公开化的事件,自己实在是乐观不起来了。
 
两校互竞的变味,还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北大清华两校赛艇对抗赛的终结。世界名校举行江河赛艇比赛,英国有剑桥、牛津对抗赛,美国有哈佛、耶鲁对抗赛,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庆应大学都有赛艇对抗赛。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每年在泰晤士河上的赛艇对抗赛,这项始于1829年的八人艇对抗赛已经组织了180多届。每年比赛时,沿岸观众达百万之多,人声鼎沸,众多国家、地区进行电视直播,场面激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赛变成一个盛会,不仅联络了校友的感情,而且扩大了两校的影响。
 
借鉴牛津和剑桥、哈佛与耶鲁的赛艇对抗赛,1999年北大清华也开始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百年赛艇对抗赛”,时间在每年5月底。在创办之初,主办方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办成亚洲大学第一赛事,鼎足欧、美成为三大传统经典赛事。但是,2009年举办第10届之后便夭折了。其中原因是这一对抗赛才几年,交流和娱乐的性质便逐年淡化,竞技的色彩逐年增强,两校比赛中都聘请了国家级教练员做主教练,像专业队一样进行封闭集训,甚至使用专业运动员参赛。“请枪手参赛”的事在第10届比赛完的晚宴上被人放到了桌面上,结果只好尴尬地终结了这个原本打算延续百年的比赛。
 
6月29日晚,我在北京与从耶鲁大学来北京参加中文暑期学习班的侄儿刘浏及其回国探亲的母亲甘露(北大毕业生)相聚,席间谈起两校互竞,他们说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每年举行的橄榄球比赛是两校学生及校友的大事,许多人为自己大学球队呐喊助威,连续站立三个小时,嗓子都快喊哑了。两校橄榄球队并不是美国大学水平最高的球队,对最后的输赢也没看得太重,但跟其他大学比赛都不会像跟对家大学比赛一样受到高度重视,这是他们两校的传统,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反观我们中国,怎么北大、清华的赛艇比赛就是输不起,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呢?
 
或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切体会两校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正如中国古代出现过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科学时报》 (2011-08-02 B3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