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明强 尹志远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1-7-21 10:35:10
选择字号:
“挂科”不再是个别现象 高校师生交易风悄然刮起
 
随着暑期来临,又一批高校学子告别了象牙塔,走向社会。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因为“挂科”未能如期毕业。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挂科”不再是个别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大学四年无法修满相应学分,为了补考顺利通过,有的“挂科”学生兴起了“求情送礼风”,个别老师来者不拒。而受访者普遍认为,学生“挂科”,高校以及老师难辞其咎,简单地把“挂科”学生推向社会或家长,这是高校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悄然刮起的师生交易风
 
华中科技大学素有“学在华科”的美誉,在教学上一直抓得很紧,学生挂科现象在这所学校并不鲜见,但是,今年应该毕业的07届学生中竟然有800名因此未能如期毕业,一时引得舆论哗然。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测控09级王同学对记者说:“在华中科大,一般大学生‘挂科’后,学校会安排补考,如果补考没有通过的话,学生就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然后跟随下一届学生再进行考试。一些专业课程的确难度很大,像《电路理论》这门电气专业课,一个班最高挂科比例可能达到近50%。”
 
该校一名应届毕业生也向记者证实,“今年确实有近一成跟我同级的学生因为挂科的问题无法按时毕业。学校会等他们修满学分后,准其毕业。”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挂科”现象,导致不少学生大学四年无法修满相应学分,难以顺利毕业。不少高校本着“帮助”学生毕业的想法,推行“清考”制度。就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将该生所有不及格科目进行一次统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主任高海波博士告诉记者:“学校推行清考制度,出发点是方便学生,清考在卷面难度上会适当地有所降低。但实行了几年以后,发现这种措施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读,那就是不及格也没关系,反正可以等大四清考。基于从严要求学生出发,我们学校从2009年开始已经取消了清考制度。”
 
然而,取消“清考”,又诞生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求情送礼风”。
 
高海波告诉记者:“取消了清考,学生‘挂科’以后就必须要进行课程重修。但是课程重修需要一年时间,会耗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避免重修,很多学生会在考试结束后当面或者打电话,向任课老师求情。大学生与中学生不同,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不像中学时那样有畏惧感。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过被学生求情的经历,由于学校对学生求情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使求情送礼之风在学校蔓延!”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系副教授水小重称,这种现象“在大学里非常普遍”。“尽管从道理上说,很难让人接受,可有学生找上门来,老师还是会有恻隐之心,经不住学生的求情;有的老师也会收下学生送上门的礼物,判卷时提高学生的分数。”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一所以体育类专业为主的高校,由于文化课不被学生重视,就有老师公开提出,挂科之后,一门课需要送两瓶好酒、两条好烟、一千元钱,老师方可开方便之门,让其补考顺利通过。虽然老师给出的理由是想藉此恫吓学生,考虑到经济压力,不能贸然挂科。但是,如此以来,老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师德也备受质疑。
 
学生挂科,家长买单
 
近日,在湖北省直机关工作的一位家长,向记者哭诉了其几近崩溃的经历。她的小孩从武大附中以较高的高考分数被一所重点工科大学录取。然而,临毕业之时,方知有十二门功课没能修满学分,学校不准其毕业。于是,学校辅导员带领她一一造访十二名任课老师,她就像“祥林嫂”一样,反复陈述其家庭变故的不幸经历对孩子学业的影响。为了让孩子顺利毕业,最终花了几万元钱,自己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垮。过去以孩子成绩优秀为荣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她对记者说,学校事前干什么去了?为何要等到不能毕业方才通知家长呢?她认为,个别高校老师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师德,把赚钱当成了主要任务。
 
这种学生“挂科”,家长买单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近日,我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福建仰恩大学“挂科门”事件曝光,源自该校学生发布在网络上的一份“不交钱,挂你科”的电话录音。录音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学生与老师讨价还价的全过程。针对老师以“挂科”之名对学生进行勒索这个个案,记者对20名湖北几所高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调查。
 
其中有8人认为“身边存在学生挂科后向老师送礼求情的情况”;13人认为“如果挂科,自己会考虑向老师求情”;18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制定有关政策限制学生向老师送礼的行为”。
 
这20名学生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以及咸宁学院,他们每年的学费从4500元至15000元不等,而每月的生活费平均在800元左右。除去寒暑假以每年8个月的在校时间计算,大学期间每年的固定开支最少也需要12000元。那么由送礼产生的经济开销,学生会如何解决呢?在这个问题上,20人竟无一人选择“通过打工,勤工俭学,奖学金”。近半数受访学生选择“直接寻求家长帮助”。这部分“额外开销”也自然就转嫁到了家长身上。
 
“挂科”本应起到警醒学生和授课老师的作用,但记者发现,无论一门课的“挂科”学生有多少,很少有老师因此受罚。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所名牌大学有门课竟有50%的学生“挂科”,可这门课的任课老师竟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该校几名学生愤怒地对记者表示,由于老师只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学生多次联名要求换任课老师,可学校竟以老师不存在教学水平问题为由,拒绝了学生的正当请求。
 
谁来追究教学质量、师德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高校对“挂科”学生,往往采取暂扣毕业证、学位证的措施,目的在于起到警示、督促之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看结果,忽视分析学生挂科的具体原因。大学对学生一般实行“放养式”的教学方式,由于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匮乏,并且在大学里难以获得老师指导,导致挂科现象的出现。
 
此外,通过记者调查,6成学生认为大学生挂科现象与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关。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09级陈同学说:“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出题时一般会采取‘阶梯难度’,用来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如果在某一门课程上出现大面积的挂科,我认为和老师的授课水平是分不开的。而且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我认为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有的课程难度很大,但是学校却安排相对较少的课时,一本1500页的书,一个学期就要上完,那教学质量肯定难以保证,学生考试的时候往往感到很困难。”
 
“学生挂科,显然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应从制度层面上下功夫。”一位受采访的教育界人士如是说。
 
受访者普遍认为,简单地把“挂科”学生推向社会或家长,这是学校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不少受访学生表示,学生挂科后,学校有责任尽可能的为学生重修课程提供方便。
 
一些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挂科”学生逐年增多与高校教学质量下滑,老师责任心不强,甚至个别老师师德缺失有很大关系。学校对老师的教学质量的评判,应引进第三方机制。既有权威专家的评估,也有学生、家长的意见,以此确保任课老师的责任心。对师德的评判,不能仅仅看其上了几堂课,更要看其与学生是如何相处的。不少大学扩招后,学生毕业后,师生再无交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弊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