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1-6-27 18:17:07
选择字号:
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主题是反思
 
这次参加哈佛中国论坛,正好遇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庆祝校庆150周年。在此期间,我去了两次MIT,一次特去参观校园,另一次则是去参加150周年校庆大会。
 
陪同我参观的同学,是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他本科就在MIT读书。他先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机器人实验室。走进这个实验室,说实在的,我真不相信,这就是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实验设备没有我想象的先进,他们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就放在办公室的中央,正在测试机器人抓物品的能力。之后,他再让我看了他们本科期间做的一个试验——机器人浇花、摘番茄,他对我说,这是令他印象深刻的试验,可是,同样给我的感觉是,怎么就像小孩子玩游戏?
 
当他带我参观校园,并告诉我MIT正在进行为期150周年的校庆活动时,我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偌大的校园中,没有一点庆祝气氛,而且,大楼确实如传说中所说外形粗笨,像个工厂。直到走到MIT的一幢“标志性”大楼,才看到悬挂着两条条幅。而这楼上镌刻的校名“麻省理工”,不要说校名中没有“大学”,连“学院”也没有。
 
他笑着告诉我,这在国内,就校名就相当于一所技工学校或技术研究所。这让我想到国内大学的更名潮,一所所学校,更名为学院,一所所学院,更名为大学,可MIT,怎么没想到更名啊?放在国内,MIT,多半变为MUST了,把Institute变为University,在Technology前再加一个Science,否则不足以表示学校的地位,也影响学校的发展。
 
接着他带我去参观校庆活动的重头戏——MIT建校150周年展览。这是放在他们的博物馆的,博物馆是一座低矮的楼。遗憾的是,当天提前关门,我没有进去参观。但从外观看,这里也没有彩旗、横幅,进门处,也不像国内大学那样,突出地显示学校培养的领导人之类。总的感觉,也是很低调,虽然从这所学校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高达76位,比哈佛的40位还多。
 
而据介绍,这次MIT的校庆主题,居然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在这里展出的150件展品,全是MIT学生的发明,既有雷达、第一台实时计算机、第一个人造假肢、更好的天气追踪系统、晶体管、频闪摄影,同时也有各种毫无实用价值的怪异发明。
 
这种展出风格,确实比较符合MIT的“书呆子”气质:校庆时怎么还展出这么“荒谬”的“发明”。 MIT的“书呆子”们知道,所谓伟大的发明,很可能就孕育在“荒谬”之中。可这要是放在国内高校,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MIT的校庆大会是在波士顿展览中心举行的。我在去的路上,一直在想,放在这么大的地方举办,看来MIT的校庆也不能免俗。可到了展览中心,也没有任何“气氛”,不见一条喜庆的横幅。
 
校庆大会开始,举行的仪式是教授们身着博士服庄重地入场。更令我吃惊的是,整个校庆活动,居然没有主持人,没有介绍出席这次校庆的重要来宾。在校长和教授们的发言中,关注的是未来100年MIT的发展。
 
但我从参加校庆的MIT学生那里,却分明感受到他们对这种“气氛”的喜爱。说得简单一点,学生们处处感受到的是学校办学中,完全以教师和学生为本。
 
刘欢告诉我,他们机器人实验室的教授,都是世界鼎鼎大名的,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教学,在他大二时,同时有两名教授来和他讨论,听他的想法,而且一听就是一个小时。另外一位从北京大学二年级“转到”这里读书的留学生说,他在北大一个学期可选10门以上的课,可在MIT,却只能选五六门,不是学校不允许多选,而是选多了吃不消。在这里,老师的要求相当严格,学一门课,不读10本以上的书,根本通不过,他很多的时间,都用在图书图和实验室。
 
在这样一所大学,虽有傲人的办学成绩,却丝毫不张扬,而以反思为主题进行校庆;虽在科学技术领域领先全世界,可教授们的心思却集中在培养学生上……在MIT的短暂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何为真正的大学。我知道,MIT校庆那天,还有我国教育官员和校长出席,我不清楚,他们是否从中有所感触。(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