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娟弘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8 8:43:35
选择字号:
欧阳自远:公众热情促我继续讲科普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威宁、盘县、黔西、大方等地为各地群众送上7场科普报告。“让公众知晓了解热爱科学,是科学家更该做的。”这位76岁高龄的老科学家,用自己的力量坚持做着科普工作。
 
用科学正确引导公众:解读阿波罗登月真实性
 
讲座中,欧阳自远首先介绍了月球探测的历程与成果、月球的表面环境、矿物和矿产资源、月球演化历史、小天体撞击地球等一系列月球和行星的相关知识。
 
1958年至1976年是第一次探月高潮,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阿波罗载人登月一直受到广泛质疑,甚至说是一个惊世骗局,是20世纪最大的科学造假。欧阳自远说,对人们的疑问和猜测,科学家应该用科学的证据来引导公众。
 
——“国旗为什么会飘?”因为当美国宇航员用力插下旗杆时带动了旗杆摆动,由于月球的真空环境,没有大气和阻尼,月球上的国旗摆动的时间会特别长,所以国旗一直在“飘”。
 
——“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因为白天的月球,太阳光照非常强烈,月球表面的温度超过100℃,用胶卷拍摄时拍不到漆黑天空中的星星。
 
——“为什么有多个影子?”因为阿波罗着陆器是多边形,表面是金属的,对阳光不同方向的反光导致了多个影子。
 
——“为什么脚印清晰?”因为月球上的土壤是由岩石碎裂后的各种矿物晶体组成,矿物晶体呈棱角状,加之月球表面没有风也没有天气变化,所以脚印非常清楚。
 
我们在地球上经常收到来自月球的月震波信息,一定是有宇航员在月球上埋设了地震仪,不然怎么可能记录月球的月震呢?另外在美国让40多万名科技人员共同圆一个谎言,而且要坚持40年一直要说谎,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苏联的克格勃,他们的报告都说,人家美国人真的上去了,如果没有上去,苏联早就揭穿骗局了。
 
2009年,美国发射了一个月球探测器,相机的分辨率是0.5米,经过阿波罗六个登陆点上空,清晰拍摄到阿波罗11、12、14、15、16、和17的登陆舱、宇航员行走路线和埋设仪器的位置,与40年前的报道完全一致。
 
“用科学的依据解释公众对科学的疑问是科学家应该做的。”欧阳自远表示,他在每次科普讲座和活动中,都针对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用一系列翔实的科学证据,为听众解读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
 
关于嫦娥工程公众需要深入了解
 
“探月的准备工作做了35年,各个阶段的科学论证又花了10年时间。人们不理解中国凭什么要去搞探月,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有什么作用;而‘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结束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当前的月球探测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严肃、真诚地向大家汇报,因为我们所用的钱都是纳税人的。”在谈及嫦娥工程时,欧阳自远如此说。
 
欧阳自远以大量的幻灯片介绍了各国重返月球的缘由;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发射与绕月飞行、成功受控撞月,和嫦娥工程未来计划月球软着陆、月球车探测与采样返回等。
 
欧阳自远在科普讲座和活动中,对嫦娥工程进展及嫦娥一号、二号都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他表示,研究成果除了领导和专家关注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公众的了解,需要向公众汇报。
 
将科普进行到底:一位老科学家的心愿
 
在今年的贵州科技活动周期间,欧阳自远奔波在各场讲座之间,为科学爱好者送去关于月球探测的精彩讲座,而这只是他的科普工作中的一部分。
 
“我平均每年都要完成四五十场讲座,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科学工作者需要通过科普活动为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道德,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欧阳自远说。
 
要为公众送上如此多讲座,欧阳自远针对不同的对象,准备了各种版本的幻灯片,他介绍说,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文字,都是他亲手准备,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
 
“科普讲座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唤起大众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欧阳自远说,讲座中与听众交流时,感受到公众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很强,这让他对工作产生了更大的热情。
 
此次在贵州安排了7场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得到听众的热捧,欧阳自远表示,面对公众的热情,他会将科普继续进行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投身于科学研究,为科技进步多作奉献。
 
《科学时报》 (2011-06-08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