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令君 林环 彭德倩 徐瑞哲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28 13:13:22
选择字号:
文科应否学数学 一信激起千层浪
华中科技大学新生致信校长论证文科应否学数学引热议

 
小朱没想到,他的一封手写信,激起千层浪。
 
这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的大一新生,日前“专程”到邮局投递了一封致校长李培根的信,用5页纸表述了自己对文科生是否应该修习数学的思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味强调全面发展有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小朱昨日告诉本报记者,他所坚持的观点是,兴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最大的潜能,罔顾兴趣、追求全面发展只会导致精力分散,走向平庸。
 
没想到,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根叔”的李培根阅信后,迅速批示:“请教务处、学术委员会研究,某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是否一定必修数学”;
 
没想到,校方征集了人文社科专业各位学术委员的意见,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调研,还聚集文科各院系教学负责人和教学委员会部分成员召开了文科数学课程设置研讨会;
 
更没想到,此事经武汉媒体报道后,让“文科生到底用不用学数学”成为近日热议话题……
 
小朱的信
 
“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期末考近在眼前。小朱坦言,高等数学课,真难。但他说,这并非致信校长的最主要原因。
 
入学仅3个多月的小朱告诉记者,这学期,他每周要上3次高等数学课,每次2节课。这样的课程安排,让他觉得“数学课太多了”,以至于“有时翘课去图书馆看书”。
 
看些什么书?“什么书都看,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一些感兴趣的理科类书籍,比如生物。”
 
可就是不喜欢数学?“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学。原本以为,进了大学学新闻,就可以不再上数学课了……”
 
是因为不擅长才不喜欢吧?“确实。我在给校长的信里也写了,一个人的兴趣背后往往隐藏着他最优异的潜能。据我所知,文科生中有一批学生都不想学数学。”
 
今年9月,学期伊始,发现“竟然要学数学”的小朱,琢磨着得给校长写封信提建议。他独自构思了一个多月,每天想起点滴看法,就在纸上先记下。国庆后,他将所有记下的观点汇在一起,写了一封长达5页纸的信。
 
为何不发电子邮件?“我觉得,寄信更慎重,所以特地去邮局贴了邮票寄出。”
 
10月20日,这封信到了李培根的手中。信中写道:“学校对新闻专业修数学的要求,真的让我很失落。据我所知,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是不学数学的……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李培根阅信后,迅速批文指示。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征集意见,并就“高校人文专业开设数学课程”问题到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进行调研,得出“在人文社科专业开设数学课程对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专业素养及知识结构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的结论。校教务处也调查了学校目前文科数学课程的开设情况,并召集相关人员研讨文科数学课程设置问题。
 
师生的话
 
“统计表明,1930年之后,世界社科重大进展,一半以上都是应用数学的研究成果”
 
半个月前,梅师遥在校园里遇见了去教务处的同班同学小朱。问后才知写信一事,顿时眼前一亮。
 
“当时,教务处老师把小朱请去面谈,说明了学校对来信的处理措施,还把研讨结果反馈给他。”刚刚加入学生记者团的梅师遥,深觉这是个不错的新闻选题,采写后发表在校园网站。此后,媒体广为报道。
 
那是否“文科生中有一批学生都不想学数学”?梅师遥的说法是,“大概是那些花了心思却学不好的同学吧”。
 
是由于数学课很难学吗?该校新闻学院的大四学生霍仟,同样不喜欢数学课。她记得大一数学课期末考试得了92分,而“全年级100多名同学中,考100分的有好几名,还有不少98分、99分的”。
 
霍仟回顾她即将结束的本科4年,公共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等,“相对于高等数学,我们学校所有专业都要求学的大学语文,反倒更难通过考试。难道哪门课难考,就要求不学哪门课吗?我那次期末考前做练习题,请教过理工科的同学,他们几乎一看就知道答案,而我却要算好久。但最后考试其实并不难……”
 
记者昨晚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文科和医科课程组负责人刘早清。他告诉记者:学校对文科生、医科生、工科生的数学公共课,教程不一,难度由浅至深,“对于文科生,只要求理解基本概念,训练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考题相对简单”。
 
刘早清认为,文科生学数学很有必要。“统计表明,1930年之后,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一半以上都是应用数学的研究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昆说,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新闻专业涉及的数据分析及资料整理等很有帮助。哲学系教授邓晓芒指出:说学数学“没有用处”这种观点过于功利,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这个观点,是校方研讨之后的结论——“数学课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对文科学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和文科的思维训练形成互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帮助;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应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教学内容应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应进一步改进目前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文科学生中可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个案学生可通过正常审批程序,在数学课程学习上为其提供个性化培养计划;文科数学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提出设置方案,报教学委员会审定。 ”
 
刘早清说,校方已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灵活掌握。至于对“个案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目前尚未正式启动。
 
高校调查
 
“通识教育模式下,文科生也要读点理科”
 
据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何锡章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校的文科专业开设数学公共课。当时主要考虑到作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要强调文理交叉,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
 
再放眼全国高校,真如小朱所言“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是不学数学的”?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江志斌说,在通识教育模式下,文科生也要读点理科,比如该校文科生需修读包括微积分课程在内的“文科数学”。他认为,文科生学习理科课程,并不影响文科方面的能力,文科能力与理科能力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说,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据他所知,国内不少名校都采用这种通识教育方法,如清华大学,文科生所学的理科课程与学分比上海交大更多。
 
不过,复旦大学在有些课程设置上比较“另类”。例如,大学语文不是全校必修课,而数学也并非文科生必修课。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应质峰举例:在新闻学院内,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数学,而院内其他专业学生无须如此;在国际关系学院中,行政学专业学生必须上数学课,而国际政治、政治学等学科没有数学课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通识教育的“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模块中,开出多门数学课供全校学生选修,普及知识,拓展视野,如“经济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魅力”等,其中“漫谈数学”课程由数学学院副院长楼红卫领衔担纲。
 
而南开大学则有一门极受欢迎的“数学文化”课,是一门公共选修课,几乎全校所有专业都有学生感兴趣,每次选课时名额迅速爆满。该“数学课”与一般数学课不同,并不着重于记公式和解题,而是以介绍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精神为主。或许,文科生学数学,确实应如采访中不少“曾经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生”的共同感慨:“文科生的数学课,教法应该有趣些。”
 
数学之争
 
“数学里,有人类最基本的智慧”“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回到小朱的问题——文科生学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数学里,有人类最基本的智慧。”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小山告诉记者。但也有一位文史研究专家直言:“文科生不需要学数学。”他用一则古代寓言打比方:一个人千辛万苦学会了屠龙的本领,但其实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门手艺白学了。”
 
那数学这门“手艺”会不会白学?高小山认为,在文科生应不应该学数学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基本数学”和“尖端数学”。“文科生没有必要和数学系专业的学生一样学数学,但大学课程中的代数和微积分还是应该学习。”高小山说,因为数学思维是一种基本思维,学数学是最基本的思维逻辑训练,“尤其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文科生,更是离不开数学的支撑,否则在专业道路上走不远。逻辑学和数学密不可分,一些哲学著作中包含了数学知识;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等概念,也需要用数学思维才能解释清楚……”而记者在采访中,即使自称对数学“最有偏见”、自认学不好数学的一位本报记者,也承认学习数学对“逻辑训练”的重要性:“至少新闻写作中的逻辑感,还是学习数学培养出来的。”
 
复旦大学文科基础班的毕业生们曾经“痛苦”地必修过一年的高等数学和《改变世界的物理学》。这些被视作“人文基础学科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学子,如今却觉得“学好不后悔”。毕业生李宏昀目前在华东政法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但他一直记得哲学学习上的“开窍”,与数学脱不开关系,“西方不少哲学家,同时都对数学等自然科学有深厚造诣。”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看来,用文科、理科来一刀切“应不应该学数学”问题,显然不妥,“现在的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多,要提升综合能力难道得学习大学所有的专业课吗?这显然不现实。”
 
“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并赋予人以能力的技术,数学是一种文化和修养。但也许,并不是每个学科的文科生都需要精通数学,比如古代史专业就未必需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恭庆说,更值得人们讨论的,应该是“怎么教文科生数学”的问题。
 
昨晚,记者辗转联络上了李培根。他反复强调,有报道把聚焦点放在校长重视回应学生写信这件事上太小太小,更应聚焦的是,怎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提高学习积极性……
 
 
 
 

欢迎参与调查
文科生是否应该学高等数学?
 应该   票数:2808
 不应该   票数:61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