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均庆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18 15:37:32
选择字号:
烟草院士学术研究是否要多考虑公共利益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公布增选的54名院士名单。其中,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因从事烟草领域相关研究而引起广泛关注和质疑。舆论压力汹涌袭来: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前副部长王陇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院士评审程序,而后中国控烟协会致信中国工程院建议重新评估“烟草院士”的研究成果。
 
谢剑平因此被戴上“烟草院士”的帽子,其“降焦减害”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更是遭受网友的围观非议。谢剑平院士的当选、其科研成果“降焦减害”为何会受到这么多的质疑?昨日(12月17日),南方日报邀请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就此现象进行探讨。
 
打破公众疑虑 伪科学方得“平反”
话题 原创微博数 带短链接微博数 总微博数
烟草院士 7997 4159 34443
官员院士 4899 2445 27598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何小手
 
近期有关院士评选的几种新现象成为舆论焦点。院士评选原本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表面上看,公众的质疑有越俎代庖的嫌疑,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公众在该话题表现出的焦虑,不是试图打破专业话语霸权,也未必全是以感性代替理性的情绪宣泄。
 
“降焦减害”是个伪命题
 
对“烟草院士”的质疑附带着一定的道德审判的成分,“烟草院士”的突出成果是“降焦减害”,引入中草药,研发“神农萃取液”等等,这与长期以来社会对烟草的态度截然相反。“降焦减害”所诠释的是另一种可能,然而,“降焦减害”能否真正降低吸烟危害科学界尚未取得共识,如今“烟草院士”捷足先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也就不言而喻。
 
“烟草院士”所背负的“成果”显然容易导致社会的负面评价,它容易导向一种误区,即吸烟将不再危害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直截了当地指出,“降焦减害”是个伪命题,实际上是烟草业做出来的一个推销卷烟的营销策略。
 
舆论困境源自科学边缘化
 
这正是质疑言论广泛存在的理由。在理想的舆论氛围中,原本是科学归精英,俗事归草根,本着“不专业,慎评论”的态度,公共言论不会轻易越界,但是这种格局的形成和维护,需要公信力给予滋养。现今舆论中的“鱼龙混杂”现象正是因为缺乏公信力,公众质疑受到了某种心理暗示,即认为这个所谓院士的名号会被某些烟草大亨利用,而忽略其科学的含义。
 
“烟草院士”所遭受的质疑是大的社会环境中公信力普遍虚弱的结果。此外也需要看到,长期以来,公共生活中的“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普遍失声,与之相对,“科学行政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官员院士”进入公众视野,但科学之间、科学与公众相互隔阂,“科学”的表达仍然局限在论文中或圈子内。“烟草院士”的舆论困境一定程度上正是源自科学的边缘化。无论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只有通过沟通与表达,才能完成公共的证明或证伪。
 
本期嘉宾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周孝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焦点1
 
院士评审过程不透明?
 
■如果说在院士评审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问题,理应接受公众的批评和谴责
 
□舆论对信息公开的期望长期难以得到满足所导致的不满,将“烟草院士”推到风口浪尖
 
廖新波认为,吸烟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嗜好和行为,当前社会都在提倡控烟和禁烟,“烟草院士”事件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说在院士评审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问题,理应接受公众的批评和谴责。并且质疑的情况属实的话,还应启动相关程序取消其院士资格。但是,如果降低焦油量的技术是谢剑平本人的主要研究成果,那是无可非议的。
 
研究烟草能否当选工程院院士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舆论对信息公开的期望长期难以得到满足所导致的不满,将“烟草院士”推到风口浪尖。这是舆论关注“烟草院士”的焦点所在,也是诸多问题的一个发泄口,周孝正说,当前,院士的评审过程无法做到公开和透明,导致舆论对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质疑,再牵扯到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难免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如果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的保障,也就不存在这么多质疑的声音了。
 
焦点2
 
学术研究是否要多考虑公共利益?
 
■就个人观点来说,评审、选举院士当然是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公共利益
 
□院士的评选除了考虑科研水平、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因素外,对社会责任、道德因素以及社会反响、公众接受程度的考量,也是一个必备的因素
 
廖新波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就个人观点来说,评审、选举院士当然是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如果是纯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没必要一定要取得院士的头衔。假如说研究杀伤性武器,会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或者院士头衔呢?这是很难回答的。对于研究不健康行为是否应该给予这么高的荣誉,又是一个伦理问题。如何做到科学归科学,伦理归伦理,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周孝正认为,公共利益和学术成就这两方面并不矛盾。院士的评选除了考虑科研水平、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因素外,对社会责任、道德因素以及社会反响、公众接受程度的考量,也是一个必备的因素。
 
焦点3
 
用烟草公司资金做研究有失公允?
 
■我个人不赞成用烟草公司的资金进行相关研究,这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公开指责谢剑平拿烟草业的钱做研究,说其公正性难以让人信服,客观上起到帮烟草公司营销的效果,这是可以理解的
 
廖新波认为,不管是降低焦油量,还是降低尼古丁含量,吸烟都是对人有害的。但“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如能从不健康物质中减少不健康因素,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因为现在还不可能达到像禁毒一样禁烟的程度,我们还只是提倡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算是违法行为。然而,因此而得到院士的头衔,又意味着可能会从另一方面鼓励人们抽烟。“我个人不赞成用烟草公司的资金进行相关研究,这是有失公允的。”
 
“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公开指责谢剑平拿烟草业的钱做研究,说其公正性难以让人信服,客观上起到帮烟草公司营销的效果。而‘烟草院士’的研究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代表烟草公司利益,这很难作出评判,舆论的质疑是正常的。”周孝正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