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颖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0-7-29 11:51:09
选择字号:
华人学者直陈中国高教弊端:大学办学目标没有划分
 
论文造假成风、大量高校科研人员行政化、一个博导带二三十个博士生……7月26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些现象提出了不乏尖锐的批评,并就此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大学办学目标没有划分 对教师评价指标太单一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是100多年历史、学术影响大的美国《生物化学期刊》的副主编。他列举了近期亲历的一件事,几个月前,他收到了杂志另一位副主编写给大家的一封信,信中以《自然》杂志报道井冈山大学两位教师70多篇造假论文被撤稿为例,说中国学术造假严重,希望编辑对中国作者的投稿提高警惕。
 
王小凡指出, 这个事件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之间类型、层次、办学目标几乎没有划分,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又过于单一。他建议,中国大学应同时存在研究型大学和教育型大学。定位为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则应该支持一些一般性的、教学性的实验室,也不用论文数量来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评价、晋升、报酬等都根据大学的定位和使命来调整。
 
为何课题主持人都是大学领导
 
美国德州A&M大学教授张洪斌作了个比较:近年来自己为国家自然基金会审阅了一些重大研究课程,其中许多课题的主持人都是大学领导,而自己也应邀兼职美国、瑞士、荷兰、德国等科学基金会重大科研项目评审,至今已十几年,但还从未见过一个主持人是学校领导。而海外学者提及回国工作,朋友同事们第一、第二、第三建议都是“当官”。
 
他提出的思考是:为什么那么多科学人才走上行政之路?为什么国内从事科研,必须行政与科研结合,一旦成了“科学大腕”才会永葆“青春”?他认为,除了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之外,更多的答案则是,不做领导很难在科学上有所发展,当领导后他们将有用之不尽的研究经费。
 
他批评指出,科学大师不应该在研究资源和项目上享有“小灶”。例如美国科学大师在国家科研项目和资源的分配上从来没有“小灶”,而是与其他科研工作者一样共享“优胜劣汰”研究项目竞争之乐,而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博士数量世界最多 可惜学生眼高手低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材料物理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王宣以数字为例来说: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膨胀,博士生毕业更从2000年的不到1万猛增到2009年的6万多人,成为世界上培养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个导师往往带二三十个博士生,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
 
他认为,与中国一样欧洲国家也存在大学和研究所两套教学科研体系,像意大利的国家研究委员会、法国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一般是大学注重教学与一些高水平的基础研究,而各种研究所注重一些偏向应用的研究,但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科研是互相支持的。
 
为此,他建议,应该逐步改变中国大学与中科院及各部委办研究所的相互完全分离状态,使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成为可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