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磊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7-20 11:42:31
选择字号:
成思危: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并不矛盾
 
前一段时间,在经济贸易领域,有些国家和企业集团在与中方对话中反复讨论一个问题——自主创新。自从我国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后,加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举国共识。但也有人对这一战略目标存有模糊认识,甚至将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消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公平市场竞争等政策对立起来。
 
为了帮助公众厘清认识,消除国外对自主创新的误解,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科技日报:从最近的说起,前一段时期,在经济贸易领域,有些国家质疑中国自主创新政策并频繁施压,甚至产生恐慌,您如何看待?
 
成思危:一方面,不排除国外借此制造话题和矛盾,我们应该对这种质疑予以坚决反击。另一方面,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有误解,可能是字面翻译的问题,因为通常将自主创新的英语译成Independent Innovation(独立创新),这源于缺乏沟通交流。自主创新并不等于独立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在封闭的系统里创新。我一直认为,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可能性。
 
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创新型国家就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反观历史,瑞典、丹麦、芬兰、德国、美国等国家都走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振兴国力的道路。因此,质疑当前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没有道理的。
 
科技日报:落实到具体政策层面,中国出台的自主创新政策(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引起国外强烈关注。如何把鼓励我国自主创新,与体现非歧视、市场导向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统一起来?
 
成思危: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并不意味着给企业市场垄断权,更不是限制国外企业的平等竞争。认定国家自主创新产品,是中国政府为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采购都是遵循同等优先的原则,优先选用本国先进产品。这在任何国家都是通例。
 
科技日报:再回到自主创新这个主题上来,有人认为自主创新是一种基于民族主义的情绪宣泄?您怎么看?
 
成思危:归根结底,还是对自主创新的解释上。我认为,创新是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有人将创新只理解成为技术创新,这是不够全面的。创新有好几个层次,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而技术创新又分为跟随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他国的技术本身就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方面。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家确定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基于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路径的理性判断,与民族主义情绪没有关系。现在看来,我们还不可能完全独立地自主创新。当然,如果把自主创新理解为排斥学习吸收国外技术,完全靠自己,那就是狭隘的、偏颇的。
 
科技日报:有人把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倒退”。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鼓励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研发,与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是否矛盾?
 
成思危:现在各国的竞争最终目的都是抢占科技的制高点。谁占领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导权。将来在知识社会中会有两类国家:一类是生产知识和输出知识的头脑国家,另一类是引进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躯干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只有躯干没有头脑,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要做既有头脑又有躯干的国家。
 
但不能否认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市场换技术是必要的,虽然目前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但我个人认为,向国外换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是为了超越他们,是为了将来把曾经失去的市场抢回来。例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允许外资进入彩电行业后,市场几乎完全被外国品牌占领,国产的牡丹、凤凰等品牌消失殆尽。但曾几何时,我国自己的品牌目前已经夺回了大部分国内市场,甚至还大量出口到国外与国外品牌竞争。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增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外贸迅速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我国外贸发展一是靠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二是靠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来大量地制造出口产品。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只占世界的6%左右,但消耗的石油是世界的8%,钢铁是世界的20%,水泥将近世界的40%。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上,一定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进行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先进的关键技术是花钱也难以买到的。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力争在某些方面占领技术的制高点,逐步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并不排斥,也不矛盾。
 
科技日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有人认为,应放下自主品牌心理负担,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中国制造不可替代,中国创造应该降温。您怎么评价这些观点?
 
成思危:中国创造是完全必要的,但目前中国创造的比例还很低,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制造。一方面旧有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出现了新的生长点,如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信息业等等,我们还需要坚持对外开放。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2020年的目标,我们的未来就是走中国创造之路,但不能把未来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混淆。我们现在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鼓励中国创造,而是需要有重点地进行。如我们提出的TD-SCDMA标准已经成为全球3G标准之一,使我们在世界移动通信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和发展TD技术,虽然它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科技日报: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正确认识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主创新政策?
 
成思危:首先,我们要对自主创新政策有清晰的政策说明。其次,我们要强化和细化鼓励自主创新的各种措施,目前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为此,我有几条建议。首先,要加强人才的建设。现在各国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其实经济实力背后是科技实力,科技实力的核心是人才实力,人才实力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如果我国没有能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人才,就肯定会落后。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我们需要反思。前不久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说明我国对人才工作愈加重视。其次,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第三,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方法,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完善风险投资等一系列政策环境。实现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结合,使创新者的创新能够转化为产品产出。第四,要培养创新的文化,如支持探索,容忍失败,培养企业家精神、诚信精神,建立自由探讨的气氛。最后,要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包括信息、培训和孵化系统。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