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亚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20 9:39:30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警惕学科建设中“建”与“设”的割裂
 
学科依托大学而繁荣,大学仰仗学科而发展。学科之于大学的标志性功能和战略性地位使得学科建设成为大学建设永恒的主题,学科建设在大学建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强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种重视和强调,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对学科“建设”的重视和强调,不如说是对“设”的重视和强调。“建”与“设”的割裂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进程和实效。
 
“建设”一词在大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体性关系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从来没有引起过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概念似乎对它进行探讨纯属多余。但是,仔细审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学科建设的片面化现象、口号化现象以及功利化现象等——就会发现这些现象的产生无不与对“建设”一词认知的偏差有关。
 
片面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大学学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学科授权点的设立,忽略了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异化了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授权点申报工作成为相当多大学的头等大事,一部分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有条件要报,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报,凑材料,跑专家,轰轰烈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申报过程中有时抱有侥幸甚至投机心理,信奉遍地开花,大网捞鱼,如此的“繁荣”充分折射出我们学科建设中的浮躁和功利。
 
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综合性建设过程。学术队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关键,条件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是中心,学科布局是标志,管理创新是动力,各种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大学的学科建设显现出功利化和急于求成的倾向,不顾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盲目追求规模的增长,忽视内涵的提升;把综合等同多样,争先跑马圈地;低水平重复,忽略创新平台的构筑;学科规划华而不实,目标庞杂、短视和琐细;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有规划无实施,规划只能贴在墙上等等。功利化下的学科建设导致了学科结构的失衡和水平的低下,强势学科不强、特色学科不特,学科竞争力根本无从谈起。
 
大学学科建设口号化现象表现为口头上重视、行动上漠视、规划上短视,直接结果就是学科建设止于现象和经验层面,学科建设模式趋同,外在建设与内在建设严重失调,外面看似风光无限,欣欣向荣,但深入内部就会发现,学科建设模式多模仿,少创新;多雷同,少特色;面广根浅、方向陈旧、内容趋同;学科之间毫无关联,为设而设;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效益观念,讲投资不讲效益,资源分散,核心竞争力降低;只有学科建设之名,而无学科建设之实。
 
“建设”由“建”和“设”组合而成,作为一个整体被赋予了“建”、“设”双重内涵。首先,“建设”包括了“建”和“设”两层含义:建是动态的,强调的是过程;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结果。其次,“建”、“设”一体,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建设”既包括学科的“建”,也包括学科的“设”,设中有建,建中有设,建是设的根本,设是建的基石。第三,建、设无先后,建和设反映的只是建设的手段和途径,先建后设和先设后建揭示了建设模式的不同。设不是建的开始,也不是建的终极,二者互补互促,贯穿于大学学科建设的始终。
 
任何问题最后都会归结为制度的原因,学科建设中“建”、“设”割裂、“重设轻建”现象的存在似乎也不能超越其上。制度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模式和方向,也提供了获利的空间和路径,人们依据制度决定其行为模式与目标。
 
我国目前的学科评估制度以及重点学科评审制度等学科制度,无不强化着“建”与“设”的割裂。在我国,学科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推行和实施的,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特点,干预措施所显露出来的规范性、导向性以及由此获得的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大量的经费投入,巨大的人才吸纳能力,在大学的分层与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如此,其所隐含的标准成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参照系,左右着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合理和激励方式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科建设变成了以利益为基础的行为,“重设轻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大学在现行制度下一种无奈的选择。
 
目前已诉诸实践的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应该是探索克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顽症的有益尝试,期望能通过此次制度改革,推动大学学科建设回归健康和理智的发展轨道。成效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科学时报》 (2010-7-20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