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若初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4-22 13:12:54
选择字号:
口水战视野下的同城双子星
北大PK清华: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战

北京大学校园。(牧羊摄)
 

清华大学校园。(苏鲁摄)
 
北大与清华之争,说到底压根儿不是什么“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之争,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战。
 
常说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埋头苦干,行胜于言”,但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与荷塘月色,为何两校学子气质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在潋滟美景之外,湖,对于两校学子的意义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内,清华的精神在荷塘之外。
 
北大的同学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未名湖畔读书背单词”;而清华的学生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清华的这一点深为北大人看不上,讥之为“牛嚼牡丹”。
 
的确,对清华人来说看荷塘要“专程”去,而未名湖就仿佛北大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大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多来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说自己懂欣赏美,清华人可就笑了:“你们不就是学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绿化吗?我们从北宿舍到南主楼风景都很漂亮,一路骑车就一路欣赏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观光。”
 
在相当约5个故宫大小的清华校园中,古老的德国风格建筑掩映在一派葱茏绿意之中。站在标志性的清华圆顶大礼堂前,你望不到遐迩闻名的图书馆、水木清华、工字厅的身影,也不知道那么多的清华学子都藏身何处。
 
有一个桥段一直让清华人说笑时带着淡定的骄傲:“中关村修路,可以公然从北大里穿过去,却只能绕着清华走。”
 
两校学生都普遍带有济世的理想主义,但截然不同。
 
北大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清华人嗤之以鼻。他们举出清华的校训之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试图“纠正”邻居的认识。比起在书斋里高谈阔论,到基层或西部为祖国工作一辈子才是清华人最尊敬的。
 
但北大人认为这种“螺丝钉”的清华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谁都不出来启迪民智,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办?!”于是争论又绕回了起点……
 
这也可能是清华人从政更有成就的原因,而北大人却对此“不屑”。
 
“学术不是谋利和晋身的踏脚石,”北大人强调,“那些在媒体上不停露脸,学术上却造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会得到真正的尊敬。”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气,自认为是书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他就不屑于与之对话。他们至今仍受着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潜移默化,会将“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上;而这会“雷焦”清华人。
 
“有人说我们迂腐,但我们不像理工学科那么容易要钱,一年就出一个项目成果。”北大学子带着点清高,还添了一句,“我们就看不起你们这种人”。
 
这句话点燃了清华人的怒火:“说比做容易,你在那儿说所谓的大道理,就能改变社会吗?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上世纪中期的院系调整造成了“文北大、理清华”,而今两所名门都在努力增长自己的“另一条腿”。
 
如今北大的理科日益发展,校门之外的新建实验楼也随之而起;而许多清华人也会举出以《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命名的老宿舍明斋、新斋,来反驳“清华寡文”的误解。虽然书香味的建筑留存至今,但清华人的人文素养也许同荷塘畔的朱自清先生像一样,在汉白玉的中腰留有一道无法消除的拼接黑痕。
 
在北大人眼中,校园基本以图书馆为中心,而清华人眼中的校园中心是两条笔直的主干道。在画栋湖光间散步的北大人崇尚“民主和科学”,而在笔直林道上蹬车的清华人相信实证和数字。
 
在一次研讨会上,笔者曾见到北大教授高声说:“这个案例对中国现代的法制进程很有意义!应该首先向社会公众揭示公平正义所在……”而清华教授慢慢说:“我认为若要取得进展,应该抓住最明显的财务问题……”
 
这是颇为典型的北大、清华之别。
 
北大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及周围教学楼,俱是中式白墙灰瓦、檐牙高啄,散发着京师皇家宫殿般的气度。尤其是馆藏浩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前地势开阔,如一位硕学泰斗,人人都在它面前仰头观叹。而清华甚至连“图书馆”3字都被夏天浓绿的常春藤完全覆盖。
 
北大的幽默是如孔庆东的才气。北大人自信地调侃自己一把,有BBS名为“一塔湖图”,而它邻居的BBS则直接叫作“水木清华”。
 
清华的幽默是如潘海天的技术流。比如有清华同学在学校网上“强烈质疑学生公寓热水价格一吨32元”,他是这样论述的:
 
“热水以20度烧到55度来计算,1吨水耗热量147000kJ,以电烧,电热值3600kJ/kWh,市电费0.49元/度,热效率98%,1吨热水水费才20元。以煤烧,煤热值22000kJ/kg,煤价800元/吨,热效率65%,1吨热水水费更低才8.2元。我想肯定是用燃煤锅炉来供热的,那么如果算上设备费、人工费之类的,一吨水顶多十来元足够了,怎么可能需要32元?参考书目《热泵热水装置》。”
 
而清华校方物业“有技术含量”的问答也每每被学生追捧,在网上一传十、十传百。有一次物业回答“宿舍厕所水管为何阻塞”的投诉,解释完原理后建议“这位同学下学期选修潜水艇相关课程”,并附上了课序号!这对清华人来说很真实,不是虚构的笑话。
 
北大出才子,清华多高官。“谁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争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但在北大、清华人心目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因为个性迥异,实在无法一较“高下”。只好各自说着“清华北大”、“北大清华”,并一直在相遇时“纠正”对方的排序。
 
在外人眼里都是“天之骄子”的他们,实际上如同太极的黑白,完全不同,却又都在努力做中国之栋梁。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